什么是美丽中国?( 二 )


人作为客体从审美意义上是指人自身素养的提升,包括文化、行为、言表、政治觉悟等方面,其中“善”是灵魂与红线、仪表是表征、文化是核心 。审美意义上的自然是人工自然与自在自然的统称,自在自然之美是指生态环境的系统性、整体性与平衡性,也是审美意义上自在自然的最高价值 。人工自然作为人类意志的产物,更多的是着眼于人类利益的选择,在直接的利益驱使下容易使人工自然与自在自然发生冲突,因此其审美意义要体现二者的和谐与共融 。审美意义上的社会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真诚相待,是公正、公平与正义的结合,同时也是“大家”与“小家”的互融互通 。
【什么是美丽中国?】客体的人、自然、社会在“美丽中国”视域下成为审美意义的客体,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与物质积累过程中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与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的文化维度 。美不仅是人类文化的表现,也能使文化具有更高的文明形式,从而导引社会文明不断进步,这就是美的教化与教行之意 。生态文化是“美丽中国”的文化形态,它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包含了多层次的内容,涉及伦理、价值观、科技、教育、艺术、美学等范畴,其特征是生态学和谐共生的物质关系在文化上的体现 。
“美丽中国”倡导新的生产生活方式,其不仅是一种社会理念,更是哲学价值观,它要求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视角审视发展的目的与方式,从更深层次上提升人类的生存质量 。人与自然和谐与协同共进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为文化上的意识形式就是人与自然协同共进的价值观、人与自然友谊关系的伦理、生态技术主导发展的科技、人与自然主体间性的教育、体现自然之美与人文和谐之美的艺术、人与自然共同体视域下的美学理念 。其实,无论哪个领域都需要以和谐与协同的价值理念为导向,而这正是生态文化的主体内容 。
“美丽中国”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建,是置于一定器物形式上的意识提升,其实质是文化的进步和对文明的超越 。
“美丽中国”的含义是什么?

什么是美丽中国?

文章插图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美丽中国” 。
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
生态文明其实就是把可持续发展提升到绿色发展高度,为后人‘乘凉’而‘种树’ 。可持续发展是不给后人留下遗憾,绿色发展是增加更多绿色投资,留下更多的生态资产 。生态文明建设跟绿色发展、低碳发展、清洁发展紧密相连 。“‘绿色发展’和‘美丽中国’被写进报告,是对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发展大势的深刻把握和自觉认知,是执政理念的新发展 。
”美丽中国是何模样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中国,强大富裕而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中国 。从我们的工作中,不难看出不科学的发展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 。在最近几年的天气预报工作中,已经能明显感受到一些地区空气质量下降,尤其是雾霾天气明显增多,范围越来越大 。
前几年是珠三角,这几年扩展到长三角、京津冀,经济越发达的地区,空气质量下降的趋势越明显 。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我们不要山清水秀却贫穷落后,但是强大富裕环境质量很差同样不是美丽的中国 。我国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从整体看,中国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 。
目前,全国森林覆盖率20.36%,不及世界30%的平均水平,沙化土地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5,水土流失面积超过国土面积的1/3,森林资源和生态总量都严重不足,与建设美丽中国的要求相差很大 。美丽中国为了什么建设美丽中国顺应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设美丽中国,描绘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美好蓝图 。作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具体目标,这顺应了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健康水平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当前,中国社会正步入一个特殊的环保敏感期,由环境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也不断增多,这些问题处理不好,就会影响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建设美丽中国,就是坚持科学发展,着力满足人民群众生态需求,维护人民群众生态利益 。这不仅是我们党对人民群众迫切诉求的现实回应,而且将使我们执政的群众基础更加深厚坚实,实现永续发展、长治久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