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资料( 五 )


汞中毒后的临床症状即如“水俣病”症状 。造成水污染的工业公害除汞外,还有酚、氰类、铬、砷及某些重金属盐等物质 。这些物质从工厂及科研单位排放出来,造成了严重的水污染 。从而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在国内外都时有发生 。
因此在发展国民经济,加快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一定要注意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防止污染,使人类在优美、舒适的环境中生存发展 。黑风暴:沙尘暴的一种,大风扬起的沙子形成一堵沙墙,所过之处能见度几乎为零 18世纪以来,大批移民来到美国西部平原,滥垦滥伐,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的3次黑风暴 。1934年5月的一次风暴持续了三天三夜,从西海岸一直吹到东海岸,形成了东西长2400千米、南北宽2400千米、高达3400千米的灰黄色尘土带 。风暴以每小时100多千米的速度向东推进,横扫北美大陆,尘暴过处,天昏地暗 。
中亚哈萨克地区,由于50年代大量开垦荒地,引起大面积土壤;风蚀,也发生过类似美国30年代的尘爆 。在中国北部116万平方千米的沙漠中,有39%是由于人为原因引起尘暴而造成沙漠化的 。沙尘暴是一种突发的、高强度的风沙灾害 。中国每年由此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45亿元之巨 。
中国西北地区,包括新疆、甘肃、青海、宁夏以及陕西和内蒙古的中西部,是中国沙尘暴的多发区 。1993年5月5日的特大沙尘暴使甘肃、宁夏和内蒙古部分地区遭受巨大损失,死亡85人,伤残264人,失踪31人,直接经济损失7.25亿元 。严重影响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 。
人类破坏自然资源的资料有什么?

人类破坏大自然的资料

文章插图
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在人类生活的大自然中,存在着许多不可缺少的生物资源 。其中有水资源、海洋资源、森林资源等等 。
人类想要在地球上生存,就离不开地球上各种各样的资源 。
但在人类渐渐强大、渐渐发达的时候,却也渐渐忽略了生态的平衡,渐渐不顾大资源的感受,任意的去破坏、蹂踏!甚至把自己的快乐以及成功建立在破坏大自然上,造成了对大自然的极度破坏 。我们调查小组曾做过抽样调查,分别对初中年级和高中年级做了调查,结果显示,不论是初中年级或是高中年级的学生,对自然资源这个概念还都是模糊不清的 。他们不理解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主要在哪些方面,也不知道人类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去保护大自然 。要保护好自然资源,就要从我们现在做起 。
怒江被认为是我国仅有的两条自然生态河流之一 。为了维护它“自然河流”的性质,于是人们提出“不要在怒江上建坝,保留一条自然河流!”这是反对怒江水电开发的重要理由之一 。首先,从理论的角度,人类改变自然是不可避免的 。
我们应以时代的性质来看待这个问题 。今天,人类栖居的现实的地球,已经不是原来的纯粹自然的地球,而是由人类活动改变了的“人类学的地球”(马克思),或“社会的地球” 。著名地质学家刘东生院士指出,自18世纪晚期开始,地球已进入最新地质时代―“人类世”时期 。
在这样的时代,我们既不能脱离自然来看待历史事件,也不能脱离社会来看待自然事件,人、社会与自然是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生命共同体,要以生命共同体的整体性观点看待人、社会与自然的关系 。现实的世界从自然到人,现实事物从其自然性向社会性发展,这是客观的、普遍的和深刻的发展过程 。人类从制造和使用第一把石刀开始,到用火和造火,到现在发明、制造和使用高科技的工具,都是为了同自然作斗争,并在这种斗争中取得更多更大的利益 。
文化改变自然,它具有 “反自然” 的性质 。美国哲学家罗尔斯顿指出:“文化是为反抗自然而被创造出来的;文化和自然有冲突的一面 。每一个有机体都不得不反抗其环境,而文化又强化了这种对抗 。
生活于文化中的人实现了对自然的统治 。我们重新改变了地球,使之变成城市 。但这个过程包含着某种辩证的真理:正题是自然,反题是文化,合题是生存于自然中的文化;这两者构成了一个家园,一个住所(“生态学”的希腊语词根oikos的含义就是住所) 。从斗争走向适应——这就是当生物学从早期的达尔文主义,发展为成熟的进化生态科学时所实现的重要的范式转型 。
一种成熟的伦理学也要实现类似的范式转型 。一种冲突的伦理——人作为掠夺自然资源的征服者——必须转变成一种互补的伦理:人应以满意和感激的心情栖息于大自然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