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明节习俗( 三 )


柳节
晋·周处《风土记》有记载 , 云清明节为柳节 。相传是为纪念春秋时期晋国介子推而有插柳风俗 , 衍生柳节之名目 。介子推是随晋公子重耳避国乱流亡的诸臣之一 , 重耳多年后归国践位(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晋文公) , 封赏从亡诸臣 , “介子推不言禄 , 禄亦弗及” , 奉母避居绵山 , 重耳去请他出山 , 他不愿为官 , 重耳命人焚山逼促 , 他抱住柳树不出 , 与其母都被烧死;后世人指此日为清明日 , 其实春秋时代还不知有此节气 。清明插柳枝以作纪念 , 当是很久以后形成的节俗 。清明时节 , 柳树新绿 , 传出春信 , 清明日就又称柳节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则云:“清明即寒食 , 又曰禁烟节 。”
禁烟指禁炊烟 , 不生火只吃此前煮就的冷食品 , 相传亦是纪念介子推而立礼俗 。其说非 , 因为寒食礼俗在介子推之前就有 , 隋·杜公瞻为《荆楚岁时记》所加按语引《周书 , 不能说“清明即寒食” 。
秋千节
见于明·刘若愚《明宫史》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载:“按《析津志》云:辽俗最重清明 , 上自内苑 , 下至士庶 , 俱立秋千架 , 日以嬉戏为乐 。”《红楼梦》叙及饮酒行令 , 有“女儿乐 , 秋千架上衣衫薄”之句 。清明时换上春装 , 开始荡秋千 , 故有秋千节的名称 。
踏青节
岭南春早 , 踏青节定得亦早 , 以夏历二月初二日为踏青节 , 但大部分地区 , 从中原、江南到华北都以清明为踏青节 。这些地方 , 春信日期有先后 , 华北一带要在公历4月中旬或下旬开春 , 但踏青节却也定在清明 。
踏青节 , 按阳历来说 , 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 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 , 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 , 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 , 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习俗 。
寒食节
又称熟食节、禁烟节 , 冷节 。它的日期 , 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 , 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 。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 , 不许生火煮食 , 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 , 故而得名 。因为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 。所以也称秋千节 , 拔河节等 。
清明发展历史
融合寒食节习俗
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 , 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从历史的实际来看 , 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 。
原始社会 , 先民们钻木取火 , 火种来之不易 , 取火的树种往往因季节变化而不断变换 , 因此 , 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 , 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 , 要禁止生火 。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 , 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 , 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 , 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
寒食节期间的习俗 , 主要有禁火冷食和祭扫坟墓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 。上古时候 , 家中有人去世时 , 只挖墓坑安葬 , 不筑坟丘标志 , 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 。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 , 将祭祖安排在墓地 , 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 。战国时期 , 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
秦汉时代 , 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 。据《汉书》记载 , 大臣严延年即使离京千里 , 也要定期还乡祭扫墓地 。在唐代 , 不论士人还是平民 , 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 , 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 , 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诗人们的作品 , 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 , 如韦应物有诗句说:“清明寒食好 , 春园百卉开 。”白居易也有诗句说:“乌啼鹊噪昏乔木 , 清明寒食谁家哭 。”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 , 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 , 清明到来时 , 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 。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 , 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