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 三 )


避免产业链盲目跟风投资、造成资源浪费预计是总基调,同时对僵尸企业的退出机制也将建立 。
新增四:在“加快建设共性技术创新平台”方面,《规划》提出“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研发攻关机制” 。
预计后续在产业创新支持政策或措施上,对于动力电池产业链头部企业,会不会有一定倾斜,尚不能确定 。
此外,还就动力电池回收利用以及立法等新增了相关内容,将动力电池回收循环利用体系提上重要位置 。

电池中国网把2019年12月发布的《意见稿》与刚刚发布的《规划》调整、变更主要部分摘录如下,供各位了解《规划》的主要方向及变化 。
“共享化”在前几年提到较多,被认为是 汽车 “新四化”之一,而《规划》已经将“共享化”删除 。
在我看来,删除“共享化”可能是考虑到其应该算是一种商业模式、形态,而非技术变革 。
《规划》在创新驱动上增加了“鼓励多种技术路线并行发展”,而不再唯纯电动独尊 。
《规划》还将《意见稿》中的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单独拿出来,放在第三章“提高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重点论述 。
这里主要调整的就是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由25%降至20%,同时删除了“智能网联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达到30%” 。

另外,《规划》还增加了充换电、氢燃料供给体系建设等内容 。
《规划》提出了“建立健全龙头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联合研发攻关机制”,这一点或许值得注意 。另外,这里再次提到了“不同技术路径”,也是对多种技术路线的肯定 。

《意见稿》中的“以资本市场依托,发挥各类基金的协同作用,推动新能源 汽车 整车、动力电池等零部件企业优化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 。”在《规划》中被删除 。但值得注意的是,《规划》在第八章第一节“深化行业管理改革”中提到“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

《规划》新增了“加强对整车及动力电池、电控等关键系统的质量安全管理、安全状态监测和维修保养检测 。”以及“鼓励行业组织加强技术交流,梳理总结经验,指导企业不断提升安全水平 。”
《规划》新增了对氢燃料安全研究,以及全产业链的安全监管 。
《规划》还提出,充分发挥节能与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和地方协调机制作用,强化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和部门任务分工,加强新能源 汽车 与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行业在政策规划、标准法规等方面的统筹,抓紧抓实抓细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 。
各有关部门要围绕规划目标任务,根据职能分工制定本部门工作计划和配套政策措施 。各地区要结合本地实际切实抓好落实,优化产业布局,避免重复建设 。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连接企业与政府的桥梁作用,协调组建行业跨界交流协作平台 。
工业和信息化部要会同有关部门深入调查研究,加强跟踪指导,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
《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能够让哪些企业获益?10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通过了《新能源 汽车 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引导新能源 汽车 产业有序发展,推动建立全国统一市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市场竞争力 。
从会议传达的内容来看,主要提出了四点要求,一要加大关键技术攻关,鼓励车用操作系统、动力电池等开发创新;二加强充换电、加氢等基础设施建设;三鼓励加强新能源 汽车 领域国际合作;四加大对公共服务领域使用新能源 汽车 的政策支持 。
那么国常会通过这一利好政策将带动哪些新能源 汽车 行业细分领域?又有哪些企业将直接受益?四大要点支持新能源发展《规划》文件早在去年年底就已经公布了意见征求稿,从公布内容来看《规划》提到的四大发展方向与此前发布的征求意见稿基本一致 。
在《规划》文件中,对于未来5年、15年的新能源 汽车 有较为明确目标规划,譬如:到2025年新能源 汽车 新车销量占比要达到25%左右,到2035年国内公共领域用车全面实现电动化 。
此前,受财政补贴退坡、突发疫情等因素影响,我国新能源 汽车 销量出现下滑 。随着复工复产完成、利好政策不断出现,新能源 汽车 市场开始加速回暖 。中国 汽车 工业协会发布数据显示,2020年8月,国内新能源 汽车 产销量分别为10.6万辆和10.9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7.7%和2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