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帽山海拔多少米( 三 )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泉州府·南安县》:“朋山(在县东北三都),两山并立如朋字,故名 。余见《晋江县·双阳山》下 。”
明·黄仲昭《八闽通志·泉州府·永春县》:“双髻山(在县北二十都),自龟龙洋迤逦而来,巨石排立,形如烈焰,耸结二峰,若双髻然 。上有水一泓,名仙人池 。余见《晋江县·双阳山下》 。”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双阳山在府北四十里,泉山(清源山)来脉也 。两峰并峙,曰大阳、小阳,在南安县则谓之朋山,在永春县则谓之双髻山 。盖山接三县界,各以形似名 。”
清初·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卷99·福建5·泉州府·永春县》:
“双髻山,在县北十里 。耸结二峰,若双髻 。一名朋山,上有仙人池 。
又北数里曰高镇山,形势高耸,远出众峰之上,为一邑巨镇 。
又北为高岭山,亦高压众峰,其顶平旷 。”
清·道光《晋江县志·卷4·山川志》:
【紫帽山海拔多少米】“大阳山、小阳山,在(晋江)四十都,距郡城北十余里 。双峙若圭,二山合言曰‘朋山’,亦曰双阳,俗又号双乳山 。
《闽书》:‘郡多兄弟登榜者,二山之祥也 。’
宋·曾会记略:‘泉西北,冈阜连络;若虎而蹲,若龙而奔,黛滴蓝喷,藏烟泄云,自远而来,豁然屏开,双峰对峙,中坦数里 。二山木星,有儒朋气象 。’
宋·绍兴丁丑(绍兴廿七年,1157年),进士李起居屋对朋山,名并玉堂 。郡守王十朋其同年也,赠诗云:‘主宾对榻成三友,伯仲摩云拱九重 罗裳山,海拔239.5米,为福建晋江市内第五高山,历来与清源山(海拔572米)、紫帽山(海拔517米)、朋山(一说葵山,又称双阳山)并称为泉州四大名山 。
罗裳山由来与罗隐不无关系 。罗隐是唐代末年一位愤世嫉俗的文人,后不得志,流落闽南 。在福建待了14年,足迹遍及八闽大地,留下了许多传说 。何乔远《闽书》记载:“唐末罗隐乞食山下,山下人侮之,隐乃画马于石 。每夜出食人禾,追之则马复入石,山下人乃改礼焉 。隐为画椿系马,马不复出,今其迹犹潦然云 。”这段关于画马石的记载,带着神话的美丽 。记载中的故事,一直被罗裳山脚下的人们世代相传着 。这美好的传说,为罗裳山披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 。
罗隐(833年~909年),唐末文学家 。字昭谏,原名横,因屡试不第,愤而改为隐,自号江东生,杭州新城(今浙江富阳)人 。27岁即在贡籍,却十试而不中 。后从事湖南,历淮、润诸镇,皆不得意,直至55岁才投奔雄踞东南的杭州刺史钱镠,辟为从事,又请置钱塘县,表为县令 。天佑三年(906年),转司勋郎中,充镇海节度判官 。梁开平元年(907年),钱镠被封为吴越王,又表荐罗隐为给事中,世称“罗给事” 。二十二年中,宾主遇合,如鱼得水 。罗隐诗文多愤世之作,但散佚较多,今存《甲乙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