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 二 )


3、水分 。湖区全年降水量偏少 。但东部和南部稍高于北部和西部 , 东部全年降水量是412.8毫米 , 南部是359.4毫米 , 西北部370.3毫米 , 西部公360.4毫米和324.5毫米.全年蒸发量达1502毫米 , 蒸发量远远超过降水量 。湖区降水量季节变化大 , 降水多集中在5~9月份 , 雨热同季 。
4、大风和沙暴 。湖区大风、沙暴日数是全省较多的地区之一 。每年2~4月 , 午后至傍晚多出现大风 , 且盛行西北风 。以刚察为例 。大风(≥17米/秒)年均47.3天 , 2~4月最多 , 平均5.9~9.3天之间 , 最多3月份达19天之多 。沙暴历年平均为14天 。重点保护区布哈河口——鸟岛区多西北风 , 最大风力达9~10级 。由于湖区海拔高 , 湖西风多 , 高空气影响极大 , 全年多在西风控制之下 。冬春风速最大 , 夏秋季较小 。在风力作用下 , 一般波浪为2~3级 , 最大为7~8级 , 全年波浪6级以上的日数为40天左右 。
5、水温 。青海湖的水温随季节而变化 。夏季湖水温度有明显的正温层现象 , 8月份最高达22.3℃ , 平均为16℃;水的下层温度较低 , 平均水温为9.5℃ , 最低为6℃ 。秋季因湖区多风而发生湖水搅动 , 使水温分层温度现象基本消失 , 冬季湖面结冰 , 湖水温度出现逆温层现象 , 1月份 , 冰下湖水上层温度-0.9℃ , 底层水温3.3℃ 。春季解冻后 , 湖水表层水温又开始上升 , 逐渐又恢复到夏、季的水温 。
6、冰情 。青海湖因含少量有无机盐类 , 湖水冻结的温度比0℃稍低 。每年从11月中旬开始 , 湖区气温下降到0℃以下 , 到翌年1月份气温为最低 , 全湖形成稳定的冰盖 , 封冰期年平均为108~116天 , 最短为76天 , 最长138天 。冰厚度一般为40厘米 , 最大冰厚90厘米 。封冰后 , 冰面平坦 , 由于猛烈狂风 , 往往出现裂缝和沟隙 。在冬时来观赏湖光山色 , 满目皆白 , 银光闪闪 。3月中旬 , 冰盖破裂 , 湖面出现浮冰 , 在风力作用下 , 形成巨大的冰山飘至岸边 , 最大冰山体积约10立方米 , 4月中旬后 , 湖内冰块完全消融 。
资源特征:
1、鸟类资源 。至2014年8月青海鸟种记录增加至222种 ,  分属14目35科 , 总数在16万只以上 , 其中斑头雁2.13余万只、棕头鸥4.5万余只、渔鸥8.74万余只、鸬鹚1.12万余只 。此外有凤头潜鸭、赤麻鸭、普通秋沙鸭、鹊鸭、白眼潜鸭、斑嘴鸭、针尾鸭、大天鹅、蓑羽鹤、黑颈鹤等 。2017青海湖生物多样性综合监测野外调查工作数据显示 , 青海湖23个水鸟栖息地共记录到水鸟44种、3.9万余只 , 育幼夏候鸟种数呈“双升”趋势。2021年7月 , 青海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在进行夏季水鸟监测中 , 首次观测到灰头麦鸡。
2、鱼类资源 。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俗称湟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 。青海裸鲤平均年产量为5165吨 , 1949~1985年共生产裸鲤191180吨 , 随着时间推移 , 资源衰退 , 裸鲤产量呈逐年下降趋势 。裸鲤每年6~7月回游源流河中产卵 , 为食鱼鸟提供丰富食物条件 。1964年国家将青海湖列为保护对象 , 青海裸鲤列为国家重要名贵水生经济动物 。
3、湖内岛屿 。
【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是】(1)海心山:位于青海湖中心略偏南 , 距鸟岛约25公里 , 岛形长 , 中部宽而两端窄 , 长2.3公里 , 宽0.8公里 , 面积1.14平方公里 , 岛上最高点海拔3266米 , 由花岗岩、片麻岩组成 , 岛东缘有一泉眼 , 可供饮用 。南部边缘岩石裸露形成陡崖 , 东、西、北为平缓滩地 。岛上大部分为沙土覆盖 , 生长着冰草、芨芨草、镰形棘豆、嵩草、披针叶黄花、西伯利亚黄精等 , 植被覆盖度在50%以上 , 鸟禽集中在岛崖边及碎石滩地栖息 。
(2)海西皮:海西皮 , 位于布哈河口以北的6公里与鸟岛同处在布哈河冲积滩地的顶端 , 岛的东北缘有断层陡崖紧靠湖边 , 陡崖外有一近似圆柱形的岩石屹立于湖中 , 是鸬鹚的繁殖场所 , 岛上植被覆盖度在90%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