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又被称为什么( 二 )


除去按照表演的侧重点来划分老生行当中的细目以外,对于老生,还有一种按照扮演角色的身份和社会地位所应该穿的服装的种类来划分的方法 。
这样划分的种类有:王帽老生、袍带老生、褶子老生、靠把老生、箭氅老生 。
王帽老生指的是头上藏着王帽,身上穿着龙袍,就是在舞台上扮演皇帝之类的角色 。例如《上天台》、
唱工老生
《打金砖》的刘秀,《金水桥》的唐太宗,《马嵬坡》的唐明皇,《逍遥津》的汉献帝,《取成都》的刘璋等 。这些王帽老生戏,基本上都是以唱工为主的 。袍带老生也分为这样几种:所谓袍带,一般头上都戴着纱帽,身上穿着蟒袍 。穿蟒袍的如《二进宫》的杨波,《辕门斩子》的杨延昭等 。还有一种是穿官衣的 。官衣的样式和蟒袍一样,就是身上不带绣龙、绣花的,比较素净的袍服 。穿官衣的老生角色如《群英会》的鲁肃,《玉堂春》的红袍、蓝袍,包括像诸葛亮,虽然不戴纱帽,不穿蟒袍和官衣,可是扮演诸葛亮这样的角色,也划分到这—类里去 。
褶子老生所扮演的角色最多 。这褶字是个比较特殊的字 。这个字有两种念法,按照《新华字典》的标准音是念哲,例如咱们平常说百褶裙 。还有一个音在《新华字典》里是没有的,音“学”,这是剧团里的习惯用字,叫“褶子” 。褶子是一种服装的名称,式样有点像和尚、老道穿的那种衣裳,大斜领子,斜大襟,长袍大袖 。因为很像和尚、老道所穿的长袍 。所以俗称道袍 。这在舞台上是一种便服,一般也分这么几种:一种是上边绣花的,叫作花褶子;一种是比较素净的,叫作素褶子;纯黑色的叫作青褶子 。这是一般普通百姓,或地位不太高的人,或是一般书生、秀才所穿的一种便服 。穿褶子的角色比较多,包括一些绅士和在野的官员,也穿这种便服 。凡是穿这种衣裳的老生,就叫褶子老生 。例如《状元谱》中的老生陈伯愚,《击鼓骂曹》中的弥衡,《捉放曹》中的陈宫等等 。与此相类似的,特别穷的、倒霉的、落破的文人,穿一身青褶子,就是纯青色的道袍,例如《问谯闹府》的范仲禹,《马前泼水》的朱买臣等 。因为这样一些角色的生活比较困苦,服装比较朴素,所以还有两个专门名词叫作贫生,或苦条子老生 。苦条子是地方俗语,旦角也有苦条子青衣 。这都是从服装上来辨别角色的一种划分方法 。
箭氅老生的“箭”是箭衣的简称 。“氅”是大氅的意思,就是罩在外面的外套 。箭氅老生就是箭衣外边穿着开氅之类服装的人 。这些人大多数都是武人出身 。在戏里不一定有武打,可是因为这些角色是武人出身,所以也穿这样的服装 。常见的戏如《武家坡》的薛平贵,《汾河湾》的薛仁贵等,都是这类的角色 。靠把老生在前边说过了,就是武老生 。
这些都是按照角色的身分份和社会地位,用他们所穿的服装来划分的一种方法 。这样的划分方法,主要还是为了便于观众理解,容易欣赏演员的表演特点 。演员一出场,观众看到他的服装和化妆,就知道他是属于哪一类的角色,就可以集中精神欣赏他的某些独特的表演特点 。这种划分方法,当然是比较表面化了,跟塑造人物性格没有什么过分密切的关系 。
前面曾经说过,“末”和“外”这两个行当,后来都并入了生行 。那么它们中间是否有分别呢?当然有分别 。首先看它们在一出戏里所占的位置是主要的,还是次要的 。在元杂剧和后来的汉剧里,“末”都是主角,等到了京剧里,生,就成为主角,末和外都变成配角了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在京剧里,作为一个完整的大戏,一个男性角色从头到尾都是主角,那么他就要由生来扮演 。末和外都不能从头到尾担任主要角色 。当然,在一出大戏里边,末和外也可能在某一场戏里,或一折戏里担任主要角色,能够起些主要作用,可是从整个戏来看,他们仍旧是属于次要地位的 。分别就在这里 。
除了文武老生或按照服装划分的一些种类,再有就是末和外合并起来的角色,现在叫作“里子老生” 。就是扮演比较次要一点角色的老生,原来大多数都是由外和末来充任的 。现在我们笼统地都说是里子老生,就不再分成外和末了 。例如《搜孤救孤》里的公孙杵臼,《捉放曹》里的吕伯奢,还有《文昭关》里的东皋公、皇甫那讷等这样—些次要角色,原来都是末和外来担任的,现在就都由里子老生来担任了 。
这是从生、末、外这三种行当在戏里边的主、次要位置来分辨的 。再从扮相来看,“末”,大多数是戴黑满,或是戴黪三,或是戴黪满,但就是不戴黑三 。而“生”行,一般只戴黑三,极少例外戴黪三 。至于黑满、黪满、白满,过去的生行都不戴 。最初,生行也不戴白三,后来首先经过谭鑫培的改革,根据他自己的形貌条件以及重新塑造人物的需要,在演《定军山》时,把原来应戴白满的黄忠,改为戴上白三 。随后马连良、周信芳等人,也都打破了老例,在演《甘露寺》的乔玄和《徐策跑城》的徐策时,都将白满改为白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