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少年的雅称有哪些( 二 )


2、豆蔻: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的少年 。
出自杜牧《赠别》:“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
3、束发:少年十五岁 。
一般指15岁左右,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 。《大戴礼记·保傅》:“束发而就大学,学大艺焉,履大节焉 。”
扩展资料:
中国古代对儿童的称呼:
1.赤子:初生的婴儿 。
孔颖达疏:“子生赤色,故言赤子 。”
2.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本意是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 。后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
3.孩提:指二三岁的幼儿 。
亦作“孩抱” 。
4.龆龀(tiáochèn):儿童换齿 。
《韩诗外传》:“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龆齿;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龆齿 。”即指七八岁的儿童 。
5.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
古时童子未冠者头发下垂,因此以“垂髫”指童年或儿童 。
6.幼学:十岁 。
《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郑玄注:“名曰幼,时始可学也 。”后因称十岁为“幼学之年” 。
参考资料:总角_百度百科,豆蔻_百度百科,束发_百度百科
古代对少年儿童的雅称是什么?赤子、襁褓——泛指不满周岁的初生婴儿 。
孩提——一般来指2—3岁的儿童 。
总角——借指幼年 。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形如羊角,故称“总角” 。
童龀——龀,《说文》中有“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的说法 。孩子乳牙脱落,长出恒牙,称为“龀” 。“童龇”,往往是指人的儿童少年时期 。也有说成“髫龀”的 。
垂髫——指儿童 。儿童垂发叫髻 。髫,指古代儿童犹未束发时自然下垂的短发 。因而就用“垂髫”称幼儿或指人的幼童阶段 。也有说“垂发”的 。
龆——儿童换牙 。龆年:童年 。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
金钗之年——女子十二岁 。
豆蔻年华——指十三四岁的少女 。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初夏还不是盛夏,比喻人还未成年,故称未成年时代为“豆蔻年华” 。
及笄——笄,本来是指古代束发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岁以后,就把头发盘起来,并用簪子绾住,表示已经成年 。“及笄”即年满15岁的女子 。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 。(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
桃李年华——女子二十岁 。
花信年华——花信,开花的信息,指花期,指女子的年龄到了二十四岁,也泛指女子正处于年轻貌美的年龄 。
处子——未出嫁的女子 。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岁 。
半老徐娘——女子三十岁 。
姥——年老的妇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