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攀爬网怎么安装( 二 )


其实放弃滩头阵地,把美军引入岛内山区,最大的好处就是让美军的舰炮、飞机、重型火炮等武器很难发挥作用,而战争后期,日军的火力明显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如果直接和美军拼火力,是肯定会吃大亏的 。
钢锯岭的情况,也就真实反映了当时的战况白天美军占领地面阵地,只要美军进来,日军马上反扑,这个时候美军的火炮都起不了作用,毕竟真的打过去会连自己人也一起炸死 。然后美军火力覆盖阵地,日军撤进山洞,再等美军上来,美军上来以后再反扑,美军再火力覆盖,日军再争夺,如此反复 。
当然,也是因为钢锯岭所在的位置是冲绳岛的制高点,意义非常重大,所以也就成了美日双方反复争夺的焦点 。如果不拿下这个阵地,那么日军就可以在这里架设大炮不断地轰击美军,这对于美军来说威胁极大,所以必须拿下,当然这里日军也是重点布防 。所以就有了反复争夺阵地的惨烈战况 。
日军没有割断悬崖上的攀爬网的原因以上情况也就能够解释日本人为什么不砍断绳索的——其实坡面落差并不大,没有电影描述的那么高,如果有那么高,那么完全可以居高临下狙击美军 。或者放美军进来以后破坏这个网,至少也能迟滞美军的进攻 。实际情况是日军颇不破坏都没什么意义,还不如留着放更多的美军进来,打近身战 。
冲绳岛战役的惨烈是空前的,日本方面共有超过10万名士兵战死或被俘虏,美军遭受的人员伤亡亦超过8万人 。同时,数万名当地平民丧生、受伤或被迫自杀,也是二战时期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了 。
电影《血战钢锯岭》中日军为何不割断悬崖上的攀爬网?如果割掉美军的攀爬网,日军还要在上面等更多时间 。而日军的弹药和食物补给都是有限的,拖不起,等不起 。所以,不如多放美军上来 。这样,日军趁着体力和精神充沛,能杀伤更多的美军 。
《血战钢锯岭》的主角原型是第77步兵师第307步兵团医疗分队的医务兵戴斯蒙德·道斯,他曾在1945年参加冲绳岛战役 。在冲绳岛战役中,道斯在没有使用任何武器的情况下,救了75名美军伤病 。也是因此,虽然他没有杀死一名敌人 。但是,他仍然获得了美军最高荣誉的象征——荣誉勋章 。
美军血战钢锯岭的时候,日本正在疯狂的搞“自杀式攻击”(神风特工) 。而钢锯岭地形非常适合日军阻击美军步兵 。美国的坦克战车是上不了钢锯岭,美军只能让步兵拿着轻武器硬啃 。此时,日军和美军的武器差距最小,也是对日军最有利的 。
于是,此时大本营给钢锯岭上日军的指示,也是让守军最大限度的消耗美军!就如同,《我的团长我的团》要进攻的南天门,那就是日军准备好的的“屠宰场” 。日军没想赢,他们只想多拉几个垫背的 。日军甚至想出只把美军打伤,等着美军来救战友时,再多杀伤美军 。
所以,日军在钢锯岭上会故意放着很多美军伤兵不杀,就等着美军再上来 。这些美军伤兵就是日军的诱饵 。而此时,因为上面有美军伤兵,美军也是不敢炮击钢锯岭的 。也是因此,戴斯蒙德·道斯才有机会救下来这么多伤兵 。
这些玉碎者们死不足惜,只是可惜了战死的盟军和当地数千名老百姓,据日本老兵回忆,曾经为了阻挡美军的冲锋,多次将当地的妇孺作为挡箭牌放在阵地前 。当美军进入到地堡后,发现了大量的死尸,多死于刨腹流血身亡……
相信荧幕前的观众曾今对攀爬网为何不隔断有过困惑,这很正常,毕竟战争的艺术太过深奥,也许这就是指挥官的智慧吧 。
《血战钢锯岭》美军利用悬崖上的攀爬网进攻,日军为何不割断?2016年底上映的大片《血战钢锯岭》,非常直观的描绘了二战时期太平洋战场上美国和日本之间的残酷对决 。实际上它的原型冲绳战役所带来的损失远比电影中描绘的更加惨重,历时三个多月,美日两国死亡人数总和相加近十万人,可以说为了争夺冲绳这一战略要地付出了惨痛的代价 。
然而就是在这种双方都志在必得的情况下,电影中的一个细节却让观众疑惑不已:日军的守备地点几乎都处在海岛间的悬崖峭壁之上,为何他们不割断悬崖上的攀爬网,让美国人彻底断绝双面夹攻的可能呢?
原因一:消耗美国的有生力量
太平洋的岛屿分布密集,而且往往都面积狭小且地势险要,在这种情况下日军驻守的难度要远远小于美军进攻的难度 。
这直接导致了整个太平洋战争阶段,美国对于清理日本所占据的岛屿极为头疼,一方面因为它们往往处在重要的交通节点而不能放任不管,另一方面每攻克一个据点都要付出极为血腥的伤亡,得不偿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