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二 )


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 ,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 。清明节 , 又叫踏青节 , 按阳历来说 , 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 , 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 , 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 , 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 , 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
直到今天 , 清明节祭拜祖先 , 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节忌讳的事项
一.不适合去扫墓的人
1.孕妇不合适 。且不说舟车劳顿 , 山路崎岖、祭祀场所各种烟灰影响 , 在很多地方扫墓有放爆竹的习惯 , 这些都会影响到孕妇自身健康或孩子的健康 。
从民俗角度去看 , 尚未出世的孩子是不合适去见这些死去的人的 , 因为很容易引起孩子夭折 。若孕妇必须去 , 那就得用红布将肚子包上一包 。但还是强烈建议不要去 。
2.刚动手术的? 。
清明节的节日风俗有哪些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清明节的节日风俗有如下:
1.浙江清明节习俗清明节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 , 浙江桐乡民间流传着“清明大如年”的俗语 。桐乡是江南蚕桑的主要产地 , 其乡间流传着丰富的蚕乡习俗 , 清明轧蚕花便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活动 。
农家有清明吃螺蛳的习惯 , 这天用针挑出螺蛳肉烹食 , 叫“挑青” 。吃后将螺蛳壳扔到房顶上 , 据说屋瓦上发出的滚动声能吓跑老鼠 , 有利于清明后的养蚕 。清明节这天 , 还要办社酒 。同一宗祠的人家在一起聚餐 。
没有宗祠的人家 , 一般同一高祖下各房子孙们在一起聚餐 。
2.北京清明节习俗传统的“寒食节”又称“换火节” , 说的是家家户户烧了一冬的炉膛 , 开春后要灭火清理了 , 所以家里停火一两日 , 只能吃凉食了 。因此旧时北京很多家庭都在寒食节的前一天准备出次日的食品 , 大多是一些小吃 , 逐步就演化出了老北京的寒食十三绝 。
寒食十三绝是什么?有一种说法 , “寒食十三绝”具体包括:蹄烧饼、螺丝转、馓子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糖卷馃、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 。另版“寒食十三绝”:奶油炸糕、螺丝转、馓子麻花、姜丝排叉、驴打滚、糖火烧、艾窝窝、面茶、糖耳朵、豌豆黄、焦圈、硬面饽饽、芝麻酱烧饼 。
3.广东清明节习俗传统的广州人向来重视清明扫墓 , 有在正清当日“行清”的习俗 。
“行清”与踏青不同 , 踏青是郊游 , “行清”则是一族人一起约定那一天齐齐去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 , 扫墓时 , 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 , 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 , 再将纸钱焚化 , 为坟墓培上新土 , 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 , 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 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广州人祭祀完了后 , 分了猪肉 , 并不算完成了拜祭形式 , 家人会将猪肉带回家后 , 配上清明时节的菜蔬“清明荞菜”去炒着吃 , 还有不嫌麻烦的人家另外用这个“清明荞菜”配一些鸡蛋丝烧肉丝炸一些春卷吃 , 吃完了这些菜肉 , 这一年的“行清”任务才算完成 。

4.重庆清明节习俗重庆人在清明这天 , 也有吃寒食的习俗 。过去人们扫墓时的“清明食品” , 往往是锅魁加卤菜、凉菜 。这种锅魁里面夹的“和菜” , 由粉丝、莴笋丝、肉丝(或鸡丝) , 加上春芽凉拌而成 。扫墓一般都在郊外 , 相当于春游 , 一大家子人还会带上凉面、酒菜、糖果等食品 , 祭奠先人后 , 大家一起吃掉 , 又有耍的又有吃的 , 最高兴的就是小孩子了 。
当时人们扫墓除了带上纸钱香烛外 , 还会带上一串用纸剪成的纸串 , 挂在坟前 , 用以招魂 , 俗称“挂青” 。俗话说 , “有儿坟上挂白纸 , 无儿坟上屙狗屎” , 是否有“挂青” , 成了一个家庭是否后继有人 , 是否兴旺发达 , 是否父慈子孝的标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