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的来源作文( 三 )


在我们厦门,除了赏月的习俗外,还有其他的风俗:吃月饼、亲朋好友聚餐……还有厦门独特的民俗活动——博饼 。这种庆祝节日的方式,已经流传了三百多年的历史 。每年的中秋节,无论是在学校、公司、家庭、超市、商场等场地,都有组织这项活动,真是热闹非凡 。
单单介绍一下博饼这个活动吧!博饼规则从小到大分为:一秀、二举、四进、三红、对堂、状元(状元又有很多种) 。玩的过程是这样的——亲朋好友几个人坐在一起,轮流掷筛子,最后根据筛子上的数字领取奖品 。我们现在在传统的“博饼”游戏上更有所创新,“博”的不再仅仅是“饼”,而是因人因事、随心所欲地用各种食品或日用品代替,更增添了这一古老民俗游戏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
如果谁博中状元,代表来年的运气最旺 。每年只要进入农历八月,无论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博饼的声音和人们欢乐的笑声,给美丽的鹭岛增添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中秋节的历史来源作文2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 。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 。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 。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 。
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
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 。
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 。
在北宋京师 。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 。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 。
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 。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中秋节的历史来源作文3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又来了,在人类已经登上月球的今天,究竟庆祝中秋意义何在?这里,就让我们重温一些有关中秋与月饼的故事 。
根据古书《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日,”此处所谓“潮汐”皆为祭拜之意 。唐朝开元遗事写道,“中秋夕上与贵妃临太液池望月 。”而宋朝《东京梦华录》亦记录“中秋夜民间争餐洒楼玩月,至于通晓 。
”由此可见,农历八月十五日祀月赏日已有三四千年的历史 。今日,我与爸爸妈妈来到外婆家,在此之前,舅妈与舅舅及一些亲戚已先来一步 。我们在吃完年饭后,因为床少的可怜,所以我们没睡,小孩子们及我听大人们说故事,年纪最大又颇有文采的外婆给我们讲了中秋节团圆之意,根据我有限的记忆再用大家听得“懂“的文体来复述一遍 。“中秋节——月饼何以能寓团圆之意,苏东坡绝句中说过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已道出了人们中秋吃月饼盼团圆的愿望 。
古往今来普天之下,中华游子莫不“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每逢佳节倍思亲 。”只要是炎黄子孙,不论离国多远,离乡多远,一到中秋就会想起月饼,眷恋亲人 。
讲完了,不得不承认,确实有番道理,月饼确实是思念家人的“替代品,”你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月饼总是吃不厌呢?因为自从月饼成为中秋节日的食品后,品种不断创新,一次次获得大众的赞赏 。中秋节,吃月饼,念亲人,这已成为习俗,也已成为习惯 。那些在外的游子们,有时间回去看看你们的亲人吧!中秋节的历史来源作文4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