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霜打后的大青菜、肥瘦兼有的咸肉、米醋为原料 , 使用砖砌的炉灶 , 以稻草为燃料 , 烧出来的饭又香又糯 。咸肉菜饭虽然没有载入苏州的名食谱 , 但它从来不缺少喜爱它的食客 。其实 , 吃咸肉菜饭还有另外一个意义 , 即吃咸补肾 。
咸味自古被列为五味之首 , 立冬后天气逐渐寒冷 , 最易伤害肾的阳气 。咸味食物入肾 , 能起到补肾的效果 。但需要注意的是 , 高血压患者不宜过多吃盐 。
吃膏滋进补冬令进补吃膏滋是苏州人过立冬的老传统 。在旧时苏州 , 一些大户人家还用红参、桂圆、核桃肉 , 在冬季烧汤喝 , 有补气活血助阳的功效 。通常每到立冬节气 , 苏州中医院以及一些老字号药房都会专门开设进补门诊 , 为市民煎熬膏药 , 销售冬令滋补保健品 。
需要提醒的是 , 膏方千万不可“跟风”吃 , 讲究“一人一方” , 先吃“开路方”试探性调补 , 做适当调整后再开正式药方 。吃甘蔗潮汕地区 , 立冬要吃甘蔗、炒香饭 。甘蔗能成为“补冬”的食物之一 , 是因为民间素来有“立冬食蔗齿不痛”的说法 , 意思是“立冬”的甘蔗已经成熟 , 吃了不上火 , 这个时候“食蔗”既可以保护牙齿 , 还可以起到滋补的功效 。喝草根汤立冬 , 闽中俗称“交冬” , 意为秋冬之交 。
立冬“补冬” , 家家户户要熬制草根汤 , 将山白芷根、盐肤木根、山苍子根、地稔根等剁成片 , 下锅熬煮出浓浓的草根汤后 , 捞去根块 , 再加入鸡、鸭、兔肉或猪蹄、猪肚等熬制 。吃糍粑这一天 , 漳州的乡村人家要舂“交冬糍”庆祝好收成 。糯米蒸熟后倒入石臼 , 舂得韧韧的 , 黏黏的 , 揪成乒乓球大小 , 细细地揉成团;花生米炒得香香的 , 磨得细细的 , 与白糖拌在一起 。做好的小糍粑滚以白糖花生粉 , 摆放在大海碗里 。
食用时用筷子一口气串上几粒 , 就像拨浪鼓 , 所以也叫“拨浪糍” 。做好“交冬糍” , 得敬一敬土地神 , 感谢他慷慨的给予 。酿黄酒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 , 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 。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 , 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 , 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 , 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 。
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 , 祈求福祉 。吃团子团子是长江流域的著名小吃 , 有白团子和青团子两种 。团子是圆球状 , 寓意团团圆圆 , 它与北方的元宵像似 , 又比元宵的个头大 , 有苹果一般大小 。
一个饭量大的成年人 , 吃上三个就肚儿圆了 。团子外面一层蹦脆蹦脆的 , 而里面的各种香料也会随着团子加热 , 香气扑鼻而来 。团子和包子结构一样 , 外层是糯米江 , 里层是各种不同的馅 。
团子的馅料丰富:肉、豆腐干、榨菜、大蒜、姜、香葱 , 藕、梅干菜、辣椒……把它们剁成细丁细粒 , 调味后放锅里炒熟 , 并放上盐等调味品 , 冷却后开始用沥干的糯米浆包团子 。吃羊肉火锅民俗有云:北吃饺子南吃葱 , 铜锅羊肉好过冬 。羊肉性温热 , 常吃容易上火 , 中医讲究“热则寒之”的食疗方法 。因此 , 吃羊肉时要搭配凉性和甘平性的蔬菜 , 能起到清凉、解毒、去火的作用 。
凉性蔬菜一般有冬瓜、丝瓜、油菜、菠菜、白菜、金针菇、蘑菇、莲藕、茭白、笋、菜心等;而红薯、土豆、香菇等是甘平性的蔬菜 。姜母鸭在台湾立冬这一天 , 街头的‘羊肉炉’、‘姜母鸭’等冬令进补餐厅高朋满座 。许多家庭还会炖麻油鸡、四物鸡来补充能量 。
吃赤豆糯米饭在江南水乡 , 有立冬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 。相传 , 有一位叫共工氏的人 , 他的儿子不成才 , 作恶多端 , 死于冬至这一天 , 死后变成疫鬼 , 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 , 这个疫鬼最怕赤豆 , 于是 , 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 , 用以驱避疫鬼 , 防灾祛病 。立冬饮食要注意什么多吃主食 , 适当吃点羊肉、鹌鹑和海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