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化肥( 四 )


1904-1908年 , 德国物理化学家哈伯成功地以电解水产生的氢与大气中的氮混合 , 通过高温、高压 ,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 , 合成了氨 。1909年 , 哈伯与C?博施合作创立了哈伯一博施氨合成法 , 解决了合成氨大规模生产的技术问题 。1912年 , 哈伯与博施完成了合成氨的生产工艺流程 。1913年 , 世界上第一个大规模合成氨工厂在德国投产 。由于哈伯对合成氨的发明与工业化生产以及对世界范围内急需解决的氮肥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 因此获得了1918年度诺贝尔化学奖 。
早在1828年 , 德国著名化学家维勒就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了尿素 。但是 , 那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尿素作为一种人工氮肥的作用 , 当时合成尿素的重要意义在于维勒最先打破了有机化合物与无机化合物的界限 , 首次用人工方法制取了原先认为只有在活的有机体里才能产生的有机化合物 。直到1920年 , 德国才用氨基甲酸镇大量生产尿素 , 然而这时的尿素并没有作为氮肥使用 , 而是用作制造炸药等的原料 。后来美国杜邦公司开始生产尿素 , 并于1935年作为化肥投放市场 。
目前世界上生产和使用最多的化肥是氮、磷、钾三类化肥 , 其中又以氮肥为最 。在20世纪初 , 人们就发现了10种元素是一般植物所必需的营养 , 它们是由空气供给的碳、氢、氧和由土壤供给的氮、磷、钾、硫、镁、钙和铁 。到40年代 , 人们又征实了在10种基本的矿物质营养外 , 还应加上锰、硼、铜、锌、银和氯 。与前10种元素相比 , 这6种元素仅需少量 , 故被列为微量元素 。但它们对于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来说 , 同样是十分重要的 。近年来 , 加有微量元素的复合化肥得到了逐步推广使用 。大量施用化肥 , 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农作物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 。根据西欧各国的经验 , 在各项增产措施中化肥的增产作用约占40-60% 。
各种化肥的用途一、氮肥
氮肥能够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质量 , 是世界化肥生产和使用量最大的肥料品种 , 缺少氮肥的植物表现为植株矮小 , 叶色发黄 。
氮肥按含氮基团可分为氨态氮肥、铵态氮肥、硝态氮肥、硝铵态氮肥、氰氨态氮肥和酰胺态氮肥 。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硫酸铵是最主要的氮肥品种;60年代 , 增加了硝酸铵;70年代以来 , 尿素成为主导的氮肥品种 。
二、磷肥
合理施用磷肥 , 可增加作物产量 , 改善作物品质 , 加速谷类作物分蘖和促进籽粒饱满;促使棉花、瓜类、茄果类蔬菜及果树的开花结果 , 提高结果率;增加甜菜、甘蔗、西瓜等的糖分;油菜籽的含油量 。
缺少磷肥的作物叶片呈深绿色或蓝绿色 , 成熟延迟 , 叶柄尤其在叶脉两旁可能产生花青素而呈红色或紫色之条纹 , 同时叶柄、叶片上会发生坏疽斑点 。
三、钾肥
钾肥以钾为主要养分的肥料 , 植物体内含钾一般占干物质重的0.2%~4.1% , 仅次于氮 。钾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 , 参与60种以上酶系统的活化 , 光合作用 , 同化产物的运输 , 碳水化合物的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等过程 。
缺少钾肥的作物表现为在老叶出现杂色或黄色斑点的病征 , 接着在叶缘出现坏死 。
四、生物肥
生物肥料能提高土壤肥力 , 这是它的主要作用 , 如各种固氮菌肥料 , 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氮素来源 , 解磷解钾菌肥料可以将土壤中难溶性的磷、钾溶解出来 , 增加土壤中磷(P)、钾(K)元素的来源 。
另外 , 生物肥料还能促进作物的生长 , 改善农产品的品质 。各种生物肥施入土壤中 , 都能产生不同的生长激素 , 刺激作物的生长 。
扩展资料
使用化肥的弊端
一、水的富营养化
施洒在土壤上的肥料 , 会随雨水或灌溉 , 而渗漏到地下水或流至河流或湖泊 。这表示在河流或湖泊累积的肥料 , 可能导致水的优养化现象 , 而使水中的藻类大量繁殖 , 因而破坏了水中的自然生态的平衡 。
二、土壤酸化
石灰、草木灰、氰氮化钙和熔磷肥等 , 与含氮无机肥料 , 如混合或过度使用 , 可能导致土壤酸化 , 导致养分供应失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