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死病为何没有到中国?( 三 )


2.呼吸道感染
经呼吸道飞沫传播,通过呼吸、谈话、咳嗽等,借飞沫形成“人→人”的方式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行 。
3.皮肤感染
经皮肤传播,剥食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或直接接触患者的脓血或痰,经皮肤伤口而感染 。
4.消化道感染
人吃了未彻底煮熟的染菌肉而感染 。
1.严格控制传染源
(1)管理患者发现疑似或确诊患者,应立即按紧急电话和网络报告疫情,城市不得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 。同时将患者严密隔离,禁止探视及患者互相往来 。患者排泄物应彻底消毒,患者死亡应火葬或深埋 。
对于肺鼠疫患者要进行严格的隔离以防空气传播 。各型鼠疫患者应分别隔离,肺鼠疫患者应单独一室 。
不能与其他鼠疫患者同住一室 。
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散后再观察7天,肺鼠疫要隔离至痰培养6次阴性 。鼠疫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
(2)消灭动物传染源对自然疫源地鼠间鼠疫进行疫情监测,控制鼠间鼠疫,广泛开展灭鼠爱国卫生运动 。
2.切断传播途径
(1)消灭跳蚤患者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剂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飞机等均应进行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鼠、灭蚤消毒,对乘客进行隔离留检 。
3.保护易感者
(1)保护接触者在流行时应避免接触蚤,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应用适当的杀虫剂进行灭蚤,所有的接触者是否需要用抗生素进行预防服药都要进行评估,与疑似或确诊的肺鼠疫患者的接触者后要用四环素或氯霉素,分4次服用,从最后接触的时间起连服一周 。也可口服磺胺嘧啶;另外,环丙沙星对鼠疫杆菌也是敏感的 。
(2)预防接种自鼠间开始流行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行预防接种 。
常用为EV无毒株干燥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距3~4cm 。2周后可获免疫 。目前的疫苗仍不能对腺鼠疫和肺鼠疫产生长久的免疫保护,因此,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 。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 。
(3)医务人员保护个人防护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方能进入疫区 。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口罩、帽子、手套、眼镜、穿胶鞋及隔离衣 。
肆虐欧洲的黑死病怎么消失的?

黑死病为何没有到中国?

文章插图
英国科学家在寻找“黑死病”罪魁的一项大型研究中,没有能从黑死病死者遗骨中找到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的踪迹,这给黑死病的根源提出了新疑问 。黑死病是1348年在欧洲爆发的一次大型瘟疫,夺去了数千万人的生命,曾使欧洲人口减少了三分之一到一半,是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 。
据将于13日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牛津大学古生物分子中心的科学家说,他们进行了一项大型研究,从14世纪黑死病死者遗骨中寻找鼠疫杆菌存在的踪迹,但以失败告终 。科学家说,这并不能排除鼠疫杆菌引起黑死病的可能性,但两者之间的关系确实缺乏分子证据 。法国地中海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曾于2000年报告说,他们从法国蒙比利埃市附近取到的3具14世纪骨骼的牙齿中提取DNA残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进行“放大”,从中发现了鼠疫杆菌特有的DNA序列 。但牛津大学的科学家提出,这项研究可能存在缺陷 。
牛津的研究小组发掘了英国伦敦、丹麦哥本哈根、法国翁热和凡尔登等城市的5个万人冢,其中伦敦地区的一个确认埋葬着1349年的黑死病死者,另4个有可能也埋葬着黑死病死者 。科学家从66具骨骼中取到121枚牙齿,在内部的附着物中寻找DNA碎片 。研究结果是,没有一枚牙齿中含有可辨认的鼠疫杆菌DNA,但发现了多种其它细菌的DNA 。
科学家使用了与法国小组同样的DNA片断“探针”,搜索鼠疫杆菌独有的DNA序列,但一无所获 。研究还显示,分析过程中样本很容易受到污染 。因此牛津小组的科学家怀疑,法国小组当时发现的并不是古代鼠疫杆菌的DNA,他们使用的样本可能被现代鼠疫杆菌污染了 。
科学家希望能找到一些黑死病死者的软组织,获取更好的样本来寻找DNA 。气候寒冷的芬兰也曾是黑死病疫区,可能会有死者葬在永冻原中、遗体保存较好 。确认黑死病的根源,不仅仅是个考古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