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我国的每个传统文化都有它的一个历史背景或是一个经典故事 。
中国的传统文化可真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啊!
7.中国是礼仪之邦,儒家文化是礼乐文化,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 。因此礼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狭义的礼指的是一种合乎道德要求的行为规范,而广义的则包含合乎道德要求的治国理念和典章制度,以及人们生活中常用的交往方式 。
仪则是礼的形式和外在表现,最为直观,也最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正因如此 ,人们总是喜欢在礼的外在形式上下功夫,在生活中往往忽略掉了礼的内涵 。
8.在阅读中华传统礼仪概要这本书之前,我也曾误以为那一套表面的形式就是礼仪的全部,以为学习了一些礼仪行为规范就掌握了礼仪的要点 。
而现在我明白了,那些只不过是礼的躯壳罢了,外在形式只有服务于内在思想才有生机,真正懂礼的人一定是存礼于心的,在与人交往中,他们会有一种从内而发的气质和魅力 。而只注重外在形式不注意自我内在修养和沉淀的人不过是“伪君子”罢了 。鲁昭公继位五年,朝拜盟主晋国,自始至终,进退趋避,有模有样,礼让言谈,相当得体 。种种表现,与传说中的鲁昭公大相径庭 。
对此,女叔齐却不以为然 。他说:“是仪也,不可谓礼 。礼,所以守其国,行其政令,无失其民者也 。今政令在家,不能取也;有子家羁,弗能用也;奸大国之盟,陵虐小国;利人之难,不知其私 。
公室四分,民食于他 。
9.思莫在公,不图其终 。为国君,难将及身,不恤其所 。礼之本末将于此乎在,而屑屑焉习仪以亟 。
言善于礼,不亦远乎?” 鲁侯的表现只能算是“仪”,不能说是“礼” 。女叔齐回答晋平公的这番话说明了“礼”和“仪”的本质性差异,在女叔齐看来,礼是维护等级制度、社会秩序、国家安定的根本,不容似毫有失,而仪则是表象的东西,属于细枝末节 。但是,女叔齐对于礼仪的看法不免有些绝对,礼与仪应该说是互为表里,思想总是要借助某些形式才能显示出来,而且在很多场合和语境里,“仪”同样很重要 。
论语中有一个这样的故事: 棘子成问子贡:“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子贡说:“惜乎夫子之说君子也!驷不及舌 。文犹质也,质犹文也,虎豹之鞟犹犬羊之鞟 。” 棘子成认为作为君子只要有好的品质就可以了,不须要外表的文采 。
【中国传统文化手抄报怎么画】但子贡反对这种说法 。
10.他认为,良好的品质应当有适当的表现形式,否则,品质再好,也无法显现出来 。孔子也曾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 。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
文与质均衡发展,两者相互烘托,既有人的质朴,又有文明人的行为方式,这次是君子的风范 。由此可见,内在思想只有通过外在的形式才能得到更好地展示,并且,在与人交往中灵活地运用正确合体的礼仪行为,往往会给人一种如沐春风,彬彬有礼的印象,这也是反映一个人文化素质和修养高低的重要方面 。1
1.人们要在社会中和谐相处,就必须知礼、懂礼 。
然而在如今这个以快为“时尚”的社会,很少有人会去分“礼”和“仪”了,更别谈静下心来学习传统文化的内涵,丰富自己的心灵,陶冶情操了 。充斥于官场、职场、学校的礼仪培训速成班受到越来越多人的追捧 。礼仪变成了操作性、技术性很强的一种知识 。我们原本有崇尚道德的优秀传统,如今却出现了严重的倒退,只重视外表,不重素质,忽视心灵 。
1
2.礼应该是文与质的完美统一,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和感悟才能达到 。任何礼仪教育都要强调礼仪的本质作用而非只是追求外在的规范 。圣人根据人之交情而制定了礼仪规矩,君子见礼仪而知人情 。
若只把礼仪当作礼仪,却不懂礼仪背后的人情,那礼仪岂不成了天底下没有意义的虚假俗态,又有何意义呢? 在中国这个传统的礼仪之邦,本国的“礼”在人们的社会交往中曾扮演过十分重要的角色,如今,它却渐渐被人们忽略,淡忘,不断地遭受着西方礼仪文化的冲击 。1
3.纵观中华传统礼仪的发展历史,虽然其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传统礼仪的精髓仍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产生着很大的影响 。作为当代大学生,理应担负起传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任,认真学习传统礼仪文化,掌握符合社会要求的各种行为规范,懂得如何称呼、介绍和问 。
传统手抄报图片
- 《 我们的母亲叫中国》读后感
- 中国十大地板排名有什么
- 中国十大净水器排名 美的净水器仅排第五
- 二手挖掘机市场在哪?
- 打球手指戳伤了怎么恢复快
- 二手小松挖机为什么便宜
- 高三弘扬传统文化作文精选两篇
- 简单易做小动作预防鼠标手
- 华为手机怎么清缓存
- 我想知道那里有手板模型定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