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哥特式
文章插图
18世纪的一种文学风格gothic作为名词,只能指称哥特式建筑和哥特式字体.但作为形容词加在艺术或时装之前,就可以指称哥特式艺术或哥特式时装.在20世纪的最后几年中,这个词在时装报刊上出现的频率也非常之局.哥特式艺术指12世纪至16世纪欧洲出现的以建筑为主的艺术.「歌特」(Gothic)这个特定的字汇,早先指涉的是西欧的日耳曼部族 。在18世纪到19世纪的建筑文化与书写层面,所谓的「歌特复兴」(gothicrevival),将中古世纪的阴暗情调从历史脉络的墓窖挖掘出来 。
哥特式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哥特式(Goth)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公元5-15世纪)的艺术风格,以恐怖、超自然、死亡、颓废、巫术、古堡、深渊、黑夜、诅咒、吸血鬼等为标志性元素 。哥特式风格用黑暗、恐惧、孤独、绝望的艺术主题,来往于内心世界神圣与邪恶的边缘,描绘在爱与绝望之间的挣扎,嘶叫的痛苦和清醒 。
另有一说称Gothic源于德语Gotik,词源是Gott音译“哥特”(意为“上帝”),因此哥特式也可以理解为“接近上帝的”的意思,“哥特式”只是德语词的音译,平时所说的一切“哥特式”都可以理解为“形式上或感觉上给人一种接近上帝的感觉”,比如建筑艺术,文学,音乐等哥特式 。哥特式被广泛地运用在建筑、雕塑、绘画、文学、音乐、服装、字体等各个艺术领域,艺术是夸张的、不对称的、奇特的、轻盈的、复杂的和多装饰的,以频繁使用纵向延伸的线条为其一大特征,主要代表元素包括蝙蝠、玫瑰、孤堡、乌鸦、十字架、鲜血、黑猫等等 。起源哥特(Gothic),又译为“歌德”,原指代哥特人,属西欧日耳曼部族,最早是文艺复兴时期被用来区分中世纪时期(5~15世纪)的艺术风格,它的源由是来自于曾于公元3~5世纪侵略意大利并瓦解罗马帝国的德国哥特族人,在15世纪时,意大利人有了振兴古罗马文化的念头因而掀起了灿烂的文艺复兴运动,由于意大利人对于哥特族摧毁罗马帝国的这段历史情仇始终难以释怀,因此为了与这段时期有所区分,他们便将中世纪时期的艺术风格称呼为“gothic”,即“哥特”,意为“野蛮” 。尽管“哥特”这个词多少有些负面的意味,但事实上,中世纪后期哥特形式的寓意并非是消极而负面的,反而具有流动状态的特点,即哥特式并非一种固定的形态,而是表现出一种状态,一种过程,是历经中世纪漫长思想禁锢过程后人们开始对世界重拾思考的迹象,可能体现了一种“虽然真理永不可得,但仍旧要追求不息”的精神 。
建筑哥特式建筑是11世纪下半叶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一种建筑风格,常被使用在欧洲主教座堂、修道院、教堂、城堡、宫殿、会堂以及部分私人住宅中,其基本构件是尖拱和肋架拱顶,整体风格为高耸削瘦,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 。哥特式建筑以卓越的建筑技艺表现了神秘、哀婉、崇高的强烈情感,对后世其他艺术有重大影响,其魅力来自于比例、光与色彩的美学体验,即通过对光的形而上的沉思,通过对数与色的象征性理解,使灵魂摆脱俗世物质的羁绊,迎著神恩之光向着天国飞升 。这种建筑虽曾于欧洲全境流行,不过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度颇为被藐视 。
十八世纪,英格兰开始了一连串的哥特复兴,蔓延至十九世纪的欧洲,并持续至二十世纪,主要影响教会与大学建筑,哥特式大教堂等无价建筑艺术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其也成了一门关于主教座堂和教堂的研究 。在中国境内知名的哥特式建筑包括北京的西什库教堂、青岛天主教堂、永宁天主教堂等等 。哥特式建筑的基本构件是尖拱(ogival,或称尖拱券、尖券)和肋架拱顶(ribbed vault) 。
哥特式建筑虽曾于欧洲全境流行,不过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一度颇为被藐视 。1137-1144年,圣邓尼斯修道院院长絮热(Suger,1081-1151)主持了圣邓尼斯修道院教堂(Abbey Church of St. Denis)的重建 。
哥特式风格指的是什么?它最重要的特征又表现在哪些方面?
文章插图
哥特式风格,是指12世纪时在法国巴黎附近出现的一种装饰精细,带尖拱的新建筑风格,这种新风格最先是巴黎北面的圣德尼修道院院长苏热尔重修该教堂时规划设计出来的,后来风靡整个欧洲,他最重要的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肋架交叉式拱顶 。2.二圆心尖券 。
- 弥留之际的际什么意思
- 2012甘肃高考三本线是多少
- 麦芽糖可以用什么来代替
- 馒头上的红点可以用什么代替
- 芒果熟了但很酸是怎么回事
- 土豆和什么一起吃最好?五款最经典搭配方法
- 榴莲要挑什么样的才又香又甜
- 后视镜外壳拆装教程是什么
- 柠檬泡水喝有什么作用与功效
- 造粒机蒸汽喷嘴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