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之母”黄令仪:摆脱西方芯片垄断,“龙芯3号”惊艳全球

“芯片之母”黄令仪:摆脱西方芯片垄断,“龙芯3号”惊艳全球

“芯片之母”黄令仪:摆脱西方芯片垄断,“龙芯3号”惊艳全球

文章插图
生于战火之中,黄令仪年幼立志报效国家1936年黄令仪出生于广西南宁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家境良好,父亲是广西博物馆创始人,学识渊博,母亲曾任职于广西化学研究馆,如果是处于和平年代,黄令仪一定会拥有一个非常幸福的童年,然而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动荡的年代,黄令仪出生时正值于抗日战争爆发初期 。随着战争范围的不断扩大,敌军逐渐深入腹地,无数中国家庭饱受战火的摧残,黄令仪的童年生活得并不安稳,为了躲避敌军的袭击,年幼的她时常跟随父母四处逃难,无情的战火夺去了无数人的生命,黄令仪曾亲眼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敌军的炮火击中,战争的残酷永远印刻在她的脑海中,这是一段不可磨灭的记忆 。
1958年黄令仪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华中工学院,她的理科成绩备受老师的称赞,随后前往清华大学半导体专业深造,当时清华大学的半导体专业是祖国为了发展科学事业创立的新学科,广招各高校优秀毕业生 。1960年黄令仪在清华顺利完成学业,她对半导体的研究经过淬炼变得更加深入与透彻,扎实的学术功底和对梦想的追求令黄令仪有信心在半导体领域有所发展和突破 。随后她返回母校,在教书育人的同时创建了国内首个半导体实验室,虽然实验室的环境简陋,但是黄令仪和她的团队却充满着热情,最终半导体二极管被成功研制 。黄令仪在微电子领域超强的天赋受到国家的重视,1962年黄令仪进入中科院计算所工作 。
1965年8月,计算机二所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第一个芯片研究团队,才华横溢的黄令仪被委以重任,她负责研制半导体三极管,这对黄令仪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考验,她斗志昂扬,每天都在试验室进行研究 。呕心沥血,成功研制出半导体三极管,随后步入艰难的芯片研发之旅半导体三极管的研究难度要远远高于半导体二极管的研制,黄令仪没日没夜地奔赴在研究的最前线,她和团队坚定信心,立志要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最终在黄令仪的带领下,一年不到的时间半导体三极管成功问世,1966年8月我国自行研制的空间计算机成功问世 。1973年中科院决定研制大型通用计算机,作为集成电路上的载体,芯片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对国家 科技 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
世界各国都对芯片的研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力量,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凭借着自身的优势在芯片领域不断突破,而有关于芯片的研发成果也属于机密 。黄令仪及其她的团队为了能够尽快研制出性能稳定的存储器,夜以继日地在实验室研究,当然黄令仪知道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她们在和时间赛跑,也是在和自己赛跑 。为了祖国的荣誉,黄令仪带领团队一点一点地摸索,终于将存储器研制成功,她们研制的芯片也即将到达世界先进水准,并在1978年赢得全国科学大会重大成果奖 。
黄令仪跑赢了时间,却败给了现实,1984年,就在晶体管研发有所突破时,中科院却就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进行讨论,在会上黄令仪坚定地表明计算所的芯片研究工作至关重要,然而会议最终的结果却是结束大规模集成电路项目,因为中科院经费紧张,无法支持芯片研究工作,黄令仪只能心痛的接受这个结果,那一天她失声痛哭,十几年的研究心血仿佛都失去了意义 。在上级的安排下,黄令仪及其团队成员服从安排,被调往其他部门工作,然而黄令仪的心中却依然记挂着中国的芯片发展 。1989年,50岁的黄令仪受邀去参加美国举办的国际芯片展览会,她看到很多国家的芯片被展示 。
欧美国家的先进芯片几乎占据了全场的焦点,但却没有看到中国的芯片被展示出来,只看到几个来参观学习的国人,那一刻,黄令仪的内心无比触动,因为她知道1963年我国集成电路研究水平几乎与国外同步,而现在却有着如此大的差距,自那一天起,黄令仪重燃斗志,决心设计出国产高水平芯片,为祖国的荣誉而战 。潜心研制芯片,加入“龙芯课题组”,研制真正中国芯1990年,黄令仪潜心研制各种集成电路的方法,她带领团队研制出多种类型的芯片还获得了专利,并且在2000年德国纽伦堡举办的国际发明博览会上,中国芯片荣获银奖,这让她十分高兴,但是也引发了她更多地思考,黄令仪想要研究出实用性更强,技术水平更高的芯片 。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体的力量是强大的,2002年,已经66岁的黄令仪见到了中科院计算所的教授胡伟武,也是龙芯总设计师,他毕业于中科大计算机系,对计算机有着浓厚的兴趣,同时他与黄令仪一样立志要做出真正的“中国芯” 。胡伟武最初想要进入中科院计算所的初心便是因为他听说计算所会研制计算机,但是等他进入的时候才发现,他没有赶上时代,计算所已经不造计算机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