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中国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五 )


近年来 , 辽宁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和康复健身均衡协同发展 , 以积极承接中国残联残奥会、冬残奥会国家集训队项目和参加全国残运会及国际大赛为契机 , 推动残疾人大众体育融入全民健身 , 省残疾人体育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在2021年第十一届残运会冬季项目比赛中 , 辽宁省运动员在高山滑雪、单板滑雪、越野滑雪、冬季两项四个项目中 , 获得金牌19枚 , 银牌11枚 , 铜牌21枚 。在2019年至2021年期间 , 辽宁省圆满完成高山滑雪、越野滑雪及冬季两项国家队各项训练保障工作 , 为北京2022年冬残奥会备战作出贡献 。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900字 篇3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在即 , 各国运动员已陆续入住冬残奥村 。无论在冬残奥村 , 还是冬残奥赛场上 , 各种无障碍设施细节满满 , 为运动员及相关工作人士带来了友好而温馨的体验 。比如 , 在“冰立方” , 除了10间永久的运动员更衣室外 , 工作人员还改造了10间集装箱式更衣室灵活补位 , 更衣室内部坐便器、洗手池、淋浴设施应有尽有;“冰之帆”则增加了36个无障碍看台 , 分散在各个场馆的入口处;而在高山滑雪比赛场地 , “雪飞燕”里的饮料柜每排各种饮料都放一点 , 可以让不同高度的运动员都能拿到自己想喝的 。诸多人性化的设计 , 让冬残奥村和赛场更加安全舒适 。
满满的细节中 , 体现了中国人的热情好客与周到细致 。可以看到 , 从北京冬奥会到北京冬残奥会 , 可不只有“雪容融”接替“冰墩墩”上岗 , 也不只是景观与标识的不同 , 更多的改变藏在那些温暖的细节里 。冬残奥村地面的防滑材料、一高一矮的手部消毒机、餐台的流食搅拌器与盲文菜单……这些未曾被忽略的环节 , 彰显了人文关怀 。
正如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场馆运行团队残奥整合经理刘杰所说的 , “我们希望尽量不要借助人抬等外力帮助残疾人运动员行动 , 而是努力形成一个包容性的环境 , 让他们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通行 , 这体现了平等与尊重 。”这份尊重 , 也收获了运动员们的好感 , 不少外国运动员变身冬残奥会“夸夸团” 。荷兰残疾人高山滑雪队的教练尼基称 , 在他参加过的三届冬残奥会里 , “北京冬残奥会的设施是最好的”;美国运动员诺亚·艾略特则称“北京冬残奥村的生活像做梦一样” 。每一处体贴细节的背后 , 都是“以运动员为中心”的理念的体现 。
从居住、餐厅、交通 , 到冬残奥会的赛场上 , 所有的服务与设施都为方便残疾人运动员生活与比赛而设计 , 让他们感受到“运动员之家”的温暖 。更重要的是 , 这些细致入微的设施 , 并非临时安排部署 。以国家高山滑雪中心为例 , “雪飞燕”早在规划建设之初 , 就坚持两个奥运同步规划、同步建设 。
这份“提前规划”中 , 蕴含着我们对冬残奥会的重视和对残疾人运动员的尊重 。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900字 篇43月4日晚 , 举世瞩目的北京冬残奥会开幕? 。
看了冬奥会你有啥感受

2022中国冬残奥会开幕式观后感

文章插图
冬奥会观后感:
1.北京冬奥会 , 让世界见证中国精神没有明星大咖 , 而是把广场舞搬上世界级舞台 , 没有“人海战术” , 却处处体现着人民至上的理念 。2月4日晚 ,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向世界讲述了新时代的中国故事 。
奥运圣火并没有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冲击而熄灭 , 在百年未遇的大疫之下办大赛 , 北京冬奥筹办工作不断、力度不减、标准不降 , 向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全部兑现;克服冰雪运动基础薄弱的难题 , 通过“全项目开展、全项目建队、全项目训练” , 很多冰雪项目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党的领导和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里 , 建立了弥足珍贵的友谊 , 见证人类面对重大危机的不屈品格 , 折射出促进世界和平、友谊和团结、携手抗疫的国际社会共同愿望、不屈力量 , 让全世界的体育爱好者感受到奥运的温暖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