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哪些?( 三 )



4.荡秋千
荡秋千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 。秋千 , 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 。
它的历史很古老 , 最早叫千秋 , 后改为秋千 。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 , 再栓上彩带做成 。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 。
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 , 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 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

5.放风筝
风筝又称“纸鸢”、 “鸢儿” ,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 。风筝即是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 , 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 , 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 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
每逢清明时节 , 人们不仅白天放 , 夜间也放 。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 , 像闪烁的明星 , 被称为“神灯” 。过去 , 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 , 便剪断牵线 , 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 , 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 , 给自己带来好运 。
清明节的习俗都有什么

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 扫墓踏青是基本主题 清明节就要到了 。学者称 , 中国有25个民族过清明节 , 虽然各地习俗不尽相同 , 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
这恐怕与起源于农业文明 , 农耕技术、家庭事业、宗亲宗族等都讲究世代传承有关 , 也与儒家思想观念有关 。因此 , 两千多年来 , 清明节追思先人成为汉民族传承不息的特有文明 。乌丙安教授指出 , 受汉族文化的影响 , 中国的满族、赫哲族、侗族、苗族、瑶族、黎族、水族、京族、羌族等24个少数民族 , 也都有过清明节习俗 。有一些少数民族清明节过得比汉族更隆重、更有味道 。
乌丙安举例说 , 壮族对祭扫祖先陵墓十分看重 , 届时要全家出动 , 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等到祖坟去上供 , 行拜礼 。土家族在清明节这一天要上坟挂青 , 家里要吃猪头肉 , 有“清明酒醉 , 猪脑壳有味”的说法 。一些民族在清明踏青郊游时 , 还逐渐加入了荡秋千、放风筝、踢球等丰富多彩的健身娱乐习俗 。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 , 去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清明节的主要习俗有哪些?

文章插图
清明节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 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 , 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 , 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每逢清明时节 , 人们无论身处何方 , 都会回乡参加祭祖活动 , 缅怀祖先 。
清明节俗丰富 , 归纳起来是两大节令传统:一是礼敬祖先 , 慎终追远;二是踏青郊游、亲近自然 。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 , 是中华民族传统隆重盛大的春祭节日 , 属于慎终追远、礼敬祖先、弘扬孝道的一种文化传统节日 。清明节习俗甚多 , 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 , 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 , 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清明节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日子 , 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

清明祭祀在清明前后 , 各地有所差异 , 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 。以墓祭最为普遍 , 清明祭祀的特色就是墓祭 , 清明祭祀主要是由于采取墓祭方式 。另一种形式是祠堂祭 , 又称庙祭 , 庙祭是宗族的共同聚会 , 有的地方径直称为“清明会”或“吃清明” 。
清明节祭祖 , 按照习俗 , 一般在清明节上午出发扫墓 , 扫墓时 , 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 , 将食物供祭在先人墓前 , 再将纸钱焚化 , 为坟墓培上新土 , 或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 , 然后叩头行礼拜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