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新高考政策( 三 )


这个方案实施后,教育部学生司司长王建国在一次调研中不无感慨地说,“在浙江看到了希望,增强了推进高考改革的信心” 。2011年,浙江高考招生率先尝试“三位一体”,实行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2012年,浙江开始全面深化高中新课改,在普通高中推行学生选课和走班制教学,减少必修课,增加选修课,必修课也开始进行分层教学,并实行弹性学时,给学生更多选择权 。
[转评] 上海浙江新高考改革:为何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这么大?

浙江新高考政策

文章插图
前言:最近想了解新高考改革,看了不少文章 。以下两篇文章有助你了解改革措施及问题,辩证看待改革 。
总体看来,虽然浙江省出现了极少数考生的“误报”志愿事件,但是,两地作为我国高考改革的首批实验省份,第一轮高考实验较为平稳收官,不论是浙江实行的分段专业平行志愿录取,还是上海实行的院校专业组志愿录取,最终投档、录取结果,都基本符合考生的期待 。从2017年9月起,北京、山东、天津、海南4个省市,将在浙江和上海之后启动新高考改革 。在这个时候,分析浙江和上海高考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对于接下来进一步完善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以及推进全国新高考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轮高考改革实验结束:理想很丰满浙江和上海的高考改革,具体内容包括:实行3+3科目组合、文理不分科、外语科目一年多次考、将高中学业水平测试成绩纳入高考、对学生实行综合素质评价、取消高考奖励性质加分、逐渐取消高考录取批次,等等 。
最核心的内容就是“3+3”科目改革,浙江省是3+(7选3),上海是3+(6选3) 。科目改革在高考改革方案推出时,被赋予很多意义,主要就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具体包括:其一,扩大学生科目选择权 。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不像以前3+文科综合或者理科综合只有2选1,可以鼓励学生按照学科兴趣来选择科目 。
其二,扩大学生课程选择权 。以前学生都被安排在一个固定的班里学习,现在则实行选课走班,学校为学生提供了更大的课程学习选择空间,不能说是国外中学那样的完全学分制,但可以说新高考之后,很多高中都开始实行走班制 。其三,扩大学生考试选择权 。
根据新高考改革方案,外语科目考两次,选择最好一次计入高考成绩,全国各省今后都一样,因此学生的考试选择权扩大了 。浙江省更进一步,7选3的选考3门也可以考两次,因此浙江有4门科目考两次,改革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程度比上海也因此大很多 。其四,扩大学校对学生的选择权 。
新高考不仅有“3+3”科目改革,还有要求取消录取批次的改革 。今年浙江省把所有录取批次都取消,所有学生可以同时填报本科和高职志愿(在浙江今年高考录取中出现的学生志愿填报失误的“乌龙”事件与此有密切关系,当然,这不是取消批次改革的问题,而是说改革还存在其他需要解决的问题 。)上海在2016年时,就取消了一本、二本录取批次的区别 。取消录取批次,非常重要的价值是可以扩大学生的选择权,学生可以不再按照批次、按照“身份”来选择学校,而要关注学校本身的办学质量和办学特色 。
其五,扩大学生专业选择权 。实行新高考改革之后,浙江和上海两地的高考志愿填报、录取发生了改变:上海实行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录取,学生可以填报24个院校专业组,每个专业组可以填报4个专业,总共可以填96个专业;浙江省实行分三段填报志愿,每一段所在学生可以填报80个专业平行志愿 。现实很骨感:不可忽视的功利倾向改革的重要出发点和目标是扩大学生的选择权,但是,从实践情况看,扩大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存在被功利对待的情况 。客观而言,在有的地方、学校,学生的权利是落地了 。
但是,由于制度设计本身存在的不完善之处,以及学校、学生、社会以功利的态度来应对这一轮改革,因此,有的地方反而出现更加严重的问题 。主要有三个方面:首先,部分学校以功利的态度对待新高考 。学生自由选科变味“套餐制”6选3有20种组合,7选3有35种组合,这是理论上的组合,理论上可以扩大学生的科目选择权 。但是,调研显示,大多数学校能够提供7到8个组合给学生选择已经非常不错了 。
学校认为,如果要给学生提供这么多的科目组合选择,意味着必须开设更多的课程,也就需要更多的师资,可学校师资不够!来自上海浦东新区的研究显示,要落实新高考改革方案,教师要增加30%,使师生比达到1:8左右 。如果实行大规模的走班制,则需要有更高难度的学校管理,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我管理能力 。最重要的是,不管怎样选,学校必须关注学生最终的高考成绩,给了学生20种组合选择,如果最后高考成绩不理想,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