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依山尽的尽是什么意思?( 二 )


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特别是后二句,常常被引用,借以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
时至今日,此诗还不时出现在中国国家重大政治和外交场合 。
原文:
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
白日依山尽中的尽的意思?

白日依山尽的尽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汉字 尽
释义 jìn
①<动>完;完尽;完了 。《赤壁赋》:“肴核既~,杯盘狼藉 。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之于国也,~心焉耳矣 。”【又】〈动使动〉使……完尽;竭尽;用尽 。《黔之驴》:“断其喉,~其肉 。”《谏太宗十思疏》:“智者~其谋,勇者竭其力 。

③<动>完结;消亡 。《捕蛇者说》:“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吾齿 。”《促织》:“转侧床头,惟思自~ 。

④<名>尽头 。《赤壁之战》:“则物与我皆无~也,而又何羡乎 。”
⑤<动>达到顶点;穷极 。
《张衡传》:“妙~璇机之正 。”
⑥<副>全部;全都 。《滕王阁序》:“萍水相逢,~是他乡之客 。

⑦<副>极端;最 。《论语?八佾》:“子谓《韶》~美矣,又~善也 。”
⑧<动>同“进”,进行 。《邵公谏厉王弭谤》:“近臣~规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是什么修辞手法
白日依山尽的尽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阔,气势雄浑 。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读了前两句,我的眼前出现了这样一副画面:
白日依山尽的尽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
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 。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 。
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 。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 。至于“黄河” 。
当然也是写实 。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 。
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 。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 。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 。
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 。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 。后两句写所想 。“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
“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