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的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诗的后两句是说,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土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第三句推而广之,描述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 。
这和前两句联系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丰收的景象 。“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 。前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巨大的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 。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 。
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 。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人间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 。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 。
这就把矛头直指不合理的社会财富分配制度 。第二首诗,第一句“锄禾日当午”,概括的写出农民从事的活动、时间和天气情况 。日当午,是指到了中午,太阳当头照着,是一天最热的时候,诗人没有一般地写农民锄禾如何劳累,而是集中写他与第一句“日当午”紧相呼应 。
这两句的意思是:夏天的中午,农民顶着火辣辣的太阳,在田里给禾苗锄草松土 。由于天气炎热,劳动紧张,次民累得满头大汗,汗水一滴滴落到禾苗下的泥土里 。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是诗人在抒发感慨 。
盘,盘子,这里指碗 。餐,指饭食 。
锄禾日当午古诗
文章插图
锄禾日当午古诗是:古风二首/悯农二首【作者】李绅 【朝代】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 。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 。
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赏析:“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
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 。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
锄禾日当午的诗名作者是谁?
文章插图
锄禾日当午的诗名作者是唐代李绅 。全文: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翻译:春天播种下一粒种子,到了秋天就可以收获很多的粮食 。天下没有一块不被耕作的田,可仍然有种田的农夫饿死 。
【锄禾日当午全诗】农民在正午烈日的暴晒下锄禾,汗水从身上滴在禾苗生长的土地上 。又有谁知道盘中的饭食,每颗每粒都是农民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呢?扩展资料:诗人所抒写的内容是人们经常接触到的最熟悉的事情 。但是,最熟悉不一定真知道,生活中就有许多熟视无睹的情况,如果一旦有人加以点拨,或道明实质,或指出所包含的某种道理,就会觉得很醒目,很清楚,从而加深了认识 。
这首诗所以有生命力,就有这一方面的道理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个春种秋收的景象大概是人人习见,众人皆知的,然而往往难于像诗人那样去联系社会、阶级而思考一些问题 。诗人却想到了,他从“四海无闲田”的大丰收景象里看到“农夫犹饿死”的残酷现实 。
这一点拨就异常惊人醒目,自然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再如“盘中餐”,这原是人们天天接触,顿顿必食的,然而并没有谁想到把这粒粒粮食和农民在烈日之下的汗水联系在一起 。诗人敏锐地观察到了,并凝聚成“粒粒皆辛苦”的诗句 。
这就给人们以启迪,引人去思索其中的道理,从而使那些不知珍惜粮食的人受到深刻的教育 。
-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作者和全诗
- 黄师塔前江水东 古诗江畔独步寻花全诗文
- 孤山寺北贾亭西全诗意思 孤山寺北贾亭西全诗及译文
- 《沁园春雪》的全诗是什么?
- 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全诗
- 王安石的水南水北重重柳全诗
- 草长莺飞二月天的全诗和解释
- “长城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古诗全诗内容是什么?
- 陈毅的《秋菊》全诗则么写
-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全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