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匙一饭》凶手是谁?( 二 )


(曹禺《雷雨》)上面两例破折号前后两部分有因果关系,后一部分是解释原因的 。(四)引出补充说明的话(1)灯光,不管是哪个人的家的灯光,都可以给行人——甚至像我这样的一个异乡人——指路 。(巴金《灯》)(2)在时钟的冷冰冰的计时声中——您仔细听听罢——有一种无所不知而又对所知的东西感到厌倦的意味 。(高尔基《时钟》)(3)他既不关心他的军队,也不喜欢去看戏,也不喜欢乘着马车去游乐园——除非是为了去显耀一下他的新衣服 。
(安徒生《皇帝的新装》)(4)我这么一直坚持奋发读书,也想借此唤起弟妹们热爱生活的希望——无论环境多么困难 。(张海迪《我的读书生活》)表示补充的内容常常采用插叙的办法,语义不连贯时插入成分前后都有破折号,如例(1)(2) 。如果补充说明部分在句末,只在前面加破折号,如例(3)(4) 。有时重复前面的词语,增添修饰成分,用扩展的办法对所讲的内容加以补充说明 。
例如:(5)这一切都像是在提醒这位声学家,不能用任何简单的方式对待一个人——一个有活力、有思想、有感情的人 。(何为《第二次考试》)(6)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茅盾《黄昏》)二、表示突然转变话题或突出语意转折(1)“画得真好 。——你为什么这样勇敢,不怕他?”“我是好人!”(韩起《荷花》)(2)我偷偷睁眼看了看女医生,见她皱着眉头,脸色很紧张地说:“现在还不能判断,叫她冷静一会儿再说 。
大家都去学习去,——提壶开水来 。”(刘真《核桃的秘密》)(3)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总共不过两分钟,等我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例(1)话题由称赞扇上的荷花画得好突然转到询问荷花姑娘为什么敢于当面揭露小偷 。
不加破折号读者会因意思不连贯而发生理解困难 。例(2)话题由学习转到别的不相关的事情 。例(3)“但”字本身带有转折的意思,前面加破折号是转折的语势更强 。
三、强调被引出的下文提起下文主要是冒号功能,用破折号来代替是为了使语气更强烈,或阅读更醒目 。(1)在这一刻满屋子人的心都是相同的,都有一样东西,这就是——对死者的纪念 。(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2)在几千公里的铁路上,在几百公里的公路上,我从车窗望出去,我的眼睛在到处寻觅——森林!(泰似《幼林》)(3)他纳闷了——究竟是计算的什么方法失误,还是运用不到家?(苏方学《两弹元勋邓稼先传略》)报纸标题常在导语或引题后用破折号引出正题 。例如:(4)我国出现外贸进口金额大于出口金额的局面,方方面面在议论人民币汇率走势,并提出——四、用于歇后语,引出语底(1)别看他们闹得这么凶,可是他们是兔子的尾巴——长不了 。
(胡丹佛《把眼光放远一点》)(2)赵庄的人们这时都说开了,有的说:“把田村家得罪上来,咱们也没有取上利 。阉猪割耳朵——两头受罪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五、表示说话中断或间顿(1)“可慌哩!比什么也慌,比过新年,娶新——也没有见他这么慌过!”(孙犁《荷花淀》)(2)“可怜的妈妈,”箍桶匠说,“你不知道我多爱你 。
——还有你,我的儿!”(巴尔扎克《守财奴》)(3)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访问记——“哦!您,您就是——”(阿累《一面》)(4)知道最大的忠孝,是去实现前辈的瞩望,于是,他又去攀登——(苏方学《两弹元勋邓稼先传略》)例(1)说到“娶新”隐去了“媳妇”,稍停一下接着再说 。例(2)的破折号表示后面的话不是接着前面的话连续说的,是在间顿之后再作补充 。例(3)第一个破折号表示作者想起了鲁迅,中断对访问采访人员内容的回忆,开始说话;第二个破折号表示作者犹豫不决,说话结巴,没有说出对方是谁,就把话止住了 。例(4)语意未完以破折号结束全文,表示意味深长,让读者去寻味,这里的用法类似省略号 。
六、表示声音延长(1)“卖——扇子啦!”(韩起《荷花》)(2)但接着敲门声,却没有照例的嘹亮而拉长的一声:“信——”(曹靖华《望断南来雁》)(3)“放炮了——”(周梅森《人间正道》)(4)“咪——咿——咿——咿——,吗——啊——啊——啊——”仿佛歌唱家在练声似的 。(何为《第二次考试》)(5)“嘎——”传过来一声水禽被惊动的鸣叫 。(徐光兴《枪口》)例(1)“卖——”是街上叫卖声,(2)“信——”是邮局投递员送信上门的喊声,(3)“放炮了——”是爆破前引起人们注意的喊声,(4)引号内是连续的练歌声,(5)“嘎——”是水禽的叫声,都用破折号表示声音延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