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全诗( 二 )


三四句仍然通过写景来进一步揭示女子的内心感情 。第二句缺月如钩是女子抬头所见远处天上之景;这两句则是女子低头所见近处地上景色 。高下远近 , 错落有致 。
这里的芭蕉 , 是蕉心还未展开的芭蕉 , 稍晚于诗人的钱珝《未展芭蕉》诗中的“芳心犹卷怯春寒” , 写的就是这种景象;这里的丁香 , 也不是花瓣盛展的丁香 , 而是缄结不开的花蕾 。它们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 , 哀愁无边 。这既是女子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 , 同时又是借物写人 , 以芭蕉喻情人 , 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 隐喻二人异地同心 , 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物之愁 , 兴起、加深了人之愁 , 是“兴”;物之愁 , 亦即人之愁 , 又是“比” 。
芭蕉丁香既是诗人的精心安排 , 同时又是即目所见 , 随手拈来 , 显得格外自然 。第二首诗也是以女子的口吻写与情人离别的愁思 。具体的写作时间已不可考 。
景与情、物与人融为一体 , “比”与“兴”融为一体 , 精心结构而又毫无造作 , 是此诗的极为成功之处 。特别是“芭蕉不展丁香结 , 同向春风各自愁”两句 , 意境很美 , 含蕴无穷 , 历来为人所称道 , 《诗话类编》就把它特别标举出来 , 深受赞赏 。【创作背景】:代赠是指代人写作赠人之诗 , 也可能是诗人故意这样标题 , 并非真有代拟对象 , 因这类诗多写相思之情 。这两首诗未编年 , 具体创作年代已不详 。
【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 , 字义山 , 号玉溪(溪)生、樊南生 , 唐代著名诗人 , 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 , 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 , 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 , 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 和杜牧合称“小李杜” , 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 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 , 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 , 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 , 风格秾丽 , 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 , 优美动人 , 广为传诵 。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 , 难于索解 , 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 , 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 , 一生很不得志 。死后葬于家乡沁阳(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 。
诗句“芭蕉不展丁香结 , 同向春风各自愁”的意思是什么?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全诗

文章插图
“芭蕉不展丁香结 , 同向春风各自愁”意思是写女子不得与情人相会的愁思 , 芭蕉喻情人 , 丁香喻女子自己 , 二人在异地都为不能相见而愁苦 。《代赠》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
这首诗写思妇之离愁 , 是作者以女子的口吻写与情人离别的愁思 , 这首诗写离愁 , 写得风华流美 , 情致宛转 。
不但写女主人公无心凭栏远眺 , 而且连眼前的芭蕉和丁香都含愁不解 , 愈添感伤 。扩展资料:作品注释1、芭蕉不展:芭蕉的蕉心没有展开 。2、丁香结:本指丁香之花蕾 , 丛生如结 。此处用以象征固结不解之愁绪 。
3、同向春风:芭蕉和丁香一同对着黄昏清冷的春风 。这两句是说 , 芭蕉的蕉心尚未展开 , 丁香的花蕾丛生如结;同是春风吹拂 , 而二人异地同心 , 都在为不得与对方相会而愁苦 。这既是思妇眼前实景的真实描绘 , 同时又是借物写人 , 以芭蕉喻情人 , 以丁香喻女子自己 。
意境优美 , 含蕴无穷 , 历来为人所称道 。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全诗

文章插图
【芭蕉不展丁香结 同向春风各自愁】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 , 玉梯横绝月中钩 。
芭蕉不展丁香结 , 同向春风各自愁 。
译文: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 , 楼梯横断情郎不来 , 一弯新月如钩 。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 , 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注释:⑴望欲休:远望黄昏景色 , 可是很快天黑了 。⑵玉梯横绝:华美的楼梯横断 , 无由得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