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销小说 十大公认最好看的小说( 二 )


Hans:
我读过八本 , 现在回头看 , 觉得这八本书里 , 只有《活着》 , 至今印象深刻 , 十分感触 , 也由此喜欢余华的其他作品 。其余几本 , 都是最初读完 , 看起来还不错 , 但反复品味 , 徐徐感到无趣 , 比如龙应台的《目送》和《孩子 , 你慢慢来》 。有些书非常畅销 , 好像人手一本 , 比如《平凡的世界》 , 但读完实在无法欣赏 , 只能推测这可能是属于特定时代的文学作品 , 而不会成为真正的、千百年后的传世经典 。
没读过的书不会想读 , 《乖 , 摸摸头》、《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听起来都像是很莫名的哄人、骗人的鸡汤作品 。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这些书里有像《活着》、《百年孤独》、《围城》可能不能被归入“俗” , 其余的书 , 尽管长期“霸榜” , 但感觉更多是各种商业行为推波助澜所致 , 并非真的优质 , 并不能真正地触及人心 。
耶律小花:
我读过八本 , 但是从读完到现在都还喜欢只有《追风筝的人》、《平凡的世界》、《活着》 。2004年的时候 , 我才初三 , 我是那时候读的《幻城》 , 当时觉得写得特殊好 , 特殊感动 , 后来没再看过这本书了 。初高中时 , 自己一度是郭敬明的脑残粉 , 现在回头看觉得惨不忍睹 , 尤其是什么《梦里花落知多长》、《悲伤逆流成河》这些 。
剩下的没读过的书 , 会考虑读 , 但还得看自己的时间安排 , 我已经有段时间没读书了 。个人感觉不能说“俗” , 究竟前面有提到那三本书到现在还很喜欢 。
小马:
我读过四本 , 《我们仨》、《围城》、《平凡的世界》和《红岩》 , 都是上小学的时候读的 , 所以当时《我们仨》就没怎么读懂 。剩下的 , 会找感爱好的翻一翻 , 但作为金融系学生 , 像《货币战役》这种我应该不会读 , 以前看过梗概 , 觉得逻辑不严谨 , 全靠想象 。我觉得用“俗”来说的话 , 不太合适 , 里面有一些是“畅销书” , 还有一些是经典读物 。
《货币战役》
惘然然:
我读过九本 , 《撒哈拉的故事》、《看见》、《追风筝的人》、《围城》、《百年孤独》、《活着》、《平凡的世界》、《幻城》、《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有些质量不错 , 有些纯属好奇 。质量不错值得反复阅读的比如《围城》、《百年孤独》 , 不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从你的全世界路过》 。另外 , 因为我是做采访人员的 , 也会做一些专题和采访 , 所以柴静的《看见》其实对我有一定的帮助 。
非虚构类剩下没读过的估计读的可能性不大了 。它们有些就是工具书 , 对我这样馋懒怂穷的人来说没什么指导意义 , 虚构类里剩下的几本似乎也没什么爱好 。
我觉得这些书就“雅俗共赏”吧!《围城》、《百年孤独》、《活着》、《平凡的世界》这样的书单纯用“俗”不能一以概之 , 只能说 , 有人在里面看出了人性幽微 , 有人看到了世事无常 , 有人看到了仕途经济 。
《百年孤独》
洁儿:
总共读过13本 , 虚构类五本 , 非虚构类有八本 。大多是我高中时读的 , 像《看见》、《我们仨》、《围城》 , 还有余华、龙应台、马尔克斯的许多书 , 其实在当时让我对周遭世界和自己产生很多思索 , 我觉得能起到这样作用的书 , 都值得一读 。
剩下的那些现在不会读 , 因为像郭敬明这种青春文学写作 , 我实在欣赏不来;也因为自己阅读的一个成长过程 , 现在更愿意去看些经典作品 , 而不是用畅销与否去衡量书的价值 。
我觉得“俗”与否不重要 , 应该说“存在即合理” 。通过书籍的畅销度筛选出来的书确实是大众读得最多的 , 感觉这也反映出一些阅读偏好上的参差水平来 , 阅读很大程度是一种比较私人化的体验 , 阅读水平会因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所属环境而异 , 所以我觉得不单纯用“俗”来概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