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釉的釉怎么读 釉怎么读( 二 )


还有把祭红叫做“极红”或者“鸡红”
(注:又由于这种红色釉湿润暖和 , 镇民们又把祭红称作“霁红”;) 。
明代晚期 , 祭红开始被答应在其它器皿上进行装饰 , 
但是祭红釉对烧成条件的敏感性极大 , 因此成品率极低 , 成功烧造之后身价高 。
(注:历史上历代官窑在配置祭红釉时 , 都不惜工本 , 使用珊瑚、玛瑙、寒水石、玉石、珍珠、黄金等 , 但是极少有成功作品存世) 。
祭红釉属“铜红系釉” , 在生坯上施釉 , 以1250℃至1320℃的温度烧成
明宣德 红釉印花龙纹盘
明宣德 红釉印花龙纹盘
铁锈花:在色调上呈铁锈般的金属光泽 , 釉色中有常常盛开一些“金属花纹” , 故名“铁锈花” 。
明代成化年间景德镇闻名瓷釉 。
属黑色瓷釉 。
(注:《陶雅》记载“紫黑之釉 , 满现星点 , 灿然发亮 , 其光如铁……”)
属“铁系釉” , 且含铁比例较高 , 在烧成过程中不受火焰气氛的影响 , 呈色很稳定
(注:还原焰烧成时色泽暗黑发绿;氧化焰烧成时色泽偏赤带褐;
停火冷却过程中仍会长“铁锈花” , 其形多如霜花) 。
生坯上施釉厚度1-2毫米甚至更厚
(注:厚薄不影响烧成稳定性 , 产生不同发色效果而已) , 
烧成温度为1250℃至1280℃ 。
元末明初磁州窑铁锈花黑釉梅瓶
桃花片:一种浓淡相间的浅红色 , 颇似桃花、海棠红色调 , 
故称“桃花片”或“海棠红” , 也称“美人醉”或“美人祭” 。
清代康雍时期盛行的闻名瓷釉 。
其色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呈色变化大 , 是色釉里最难烧造的瓷釉之一
(注:因其呈色千变万化极难把握 , 按照呈色效果得名不同:
呈淡色时称做“粉红”或“豇豆红”;
呈粉红又略带灰色时称“乳鼠皮”;
呈色最为艳丽时才叫“美人醉”;
呈粉红又略带绿点时叫“胎果青”;
呈粉红又略有积块时被叫做“孩儿脸”) 。
桃花片属“铜红系釉” , 是颜色有发生“窑变”现象的典型代表性瓷釉 。
一般在生坯上先施较薄的青白釉 , 再施桃花片釉 , 最后罩一层白釉 , 以1250℃至1280℃温度烧成 。
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
清康熙豇豆红釉莱菔尊 底部
清康熙豇豆红釉太白尊
郎红:在色调上发类似于红宝石般的鲜艳红色 。
清初郎廷极督陶期间景德镇闻名瓷釉 。
又称“宝石红”或“郎窑红”
(注:据说郎红釉的形成有偶尔性 , 
是在仿明“祭红釉”时因配置误差或者烧成控制不当 , 
阴差阳错烧制出“郎窑红”瓷釉 , 从配釉、工艺、烧成等情况推测 , 
这种推测有相称的可信度) 。
郎窑红属“铜红系釉” 。
郎红釉也是极难控制的瓷釉之一 , 是轻易发生“窑变”的代表性瓷釉之一 。
在生坯上均匀施釉 , 以1300℃至1320℃的温度烧成 。
清康熙霁红釉笔筒
清康熙霁红釉笔筒
清康熙郎窑红釉穿带直口瓶
乌金釉:在色调上乌黑如漆、光泽发亮 。
我国名贵高温色釉之一 。
清代康乾年间景德镇闻名瓷釉
(注:乌金釉是在定窑和建窑的瓷釉基础上创新得出的 , 
同时得益于产于景德镇本土的乌金土 , 这种土含铁量在13.4% , 色泽纯正) 。
乌金釉属“铁系釉” 。
在生坯上施釉1至1.5毫米 , 以1250℃左右温度烧成 。
清雍正乌金釉高足杯
清雍正乌金釉高足杯
清雍正乌金釉高足杯
冬青釉:在色调上青中泛绿 , 釉面浑厚明亮 , 质坚有寒光 , 故名“冬青釉” 。
大清乾隆朝以后景德镇的闻名瓷釉 。
也叫“冻青”
【唇釉的釉怎么读 釉怎么读】(注:冬青釉是实际上是仿北宋东窑瓷釉而制 , 所以原本应该叫作“东青” 。
景德镇在明代时只仿釉色 , 乾隆朝冬青釉瓷盛极一时 , 后来把高级瓷泥生产的冬青釉瓷叫做“东正器”) 。
冬青釉属“铁系釉” 。
在生坯上施釉厚1.5毫米 , 以1300℃温度烧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