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李泰受唐太宗宠信后持宠而娇,被唐太宗废黜( 二 )


之后 , 李世民召集长孙无忌、房玄龄、李勣、李治等开了一个小型高端会议 , “
其年 , 太子承乾得罪 , 太宗欲立晋王 , 而限以非次 , 回惑不决 。 御两仪殿 , 群官尽出 , 独留无忌及司空房玄龄、兵部尚书李勣 , 谓曰:‘我三子一弟 , 所为如此 , 我心无憀 。 ’因自投于床 , 抽佩刀欲自刺 。 无忌等惊惧 , 争前扶抱 , 取佩刀以授晋王 。 无忌等请太宗所欲 , 报曰:‘我欲立晋王 。 ’无忌曰:‘谨奉诏 。 有异议者 , 臣请斩之 。 ’太宗谓晋王曰:‘汝舅许汝 , 宜拜谢 。 ’晋王因下拜 。 太宗谓无忌等曰:‘公等既符我意 , 未知物论何如?’无忌曰:‘晋王仁孝 , 天下属心久矣 。 伏乞召问百僚 , 必无异辞 。 若不蹈舞同音 , 臣负陛下万死 。 ’于是建立遂定 。 ”这种结果是长孙无忌乐于见到的 , 就直接答应了 。 就这样 , 李治成为太子 , 而李泰被贬为东莱郡王:“
朕闻生育品物 , 莫大乎天地;爱敬罔极 , 莫重乎君亲 。 是故为臣贵于尽忠 。 亏之者有罚;为子在于行孝 , 违之者必诛 。 大则肆诸市朝 , 小则终贻黜辱 。 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魏王泰 , 朕之爱子 , 实所钟心 。 幼而聪令 , 颇好文学 , 恩遇极于隆重 , 爵位穷于宠章 。 不思圣哲之戒 , 自构骄僣之咎 , 惑谗谀之言 , 信离间之说 。 以承乾虽居长嫡 , 久缠疴恙 , 潜有代立之望 , 靡遵义方之则 。 承乾惧其凌夺 , 泰亦日增猜沮 。 争结朝士 , 竞引凶人 , 遂使文武之官 , 各有托附;亲戚之内 , 分为朋党 。 朕志存公道 , 义在无偏 , 彰厥巨衅 , 两从废黜 。 非惟作则四海 , 亦乃贻范百伐 。 可解泰雍州牧相州都督左武候大将军 , 并削爵土 , 降为东莱郡王 。 ”“
【爱历史】李泰受唐太宗宠信后持宠而娇,被唐太宗废黜】太宗因谓侍臣曰:‘自今太子不道 , 籓王窥嗣者 , 两弃之 。 传之子孙 , 以为永制 。 ’寻改封泰为顺阳王 , 徙居均州之郧乡县 。 太宗后尝持泰所上表谓近臣曰:‘泰文辞美丽 , 岂非才士 。 我中心念泰 , 卿等所知 。 但社稷之计 , 断割恩宠 , 责其居外者 , 亦是两全也 。 ’”
为什么李世民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他自己曾说出过原因 。 “
承乾败 , 太宗面加谴让 。 承乾曰:‘臣贵为太子 , 更何所求?但为所图 , 特与朝臣谋自安之道 。 不逞之人 , 遂教臣为不轨之事 。 今若以泰为太子 , 所谓落其度内 。 ’太宗因谓侍臣曰:‘承乾言亦是 。 我若立泰 , 便是储君之位可经求而得耳 。 泰立 , 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 , 泰共承乾可无恙也 。 ’”李世民自己本身就是通过发动政变才坐上的皇位 , 他并不希望有效仿者 。 但是 , 很不幸的 , 李泰就和他很像 , 李泰也想当皇帝 , 正是李世民自己没有处理好两个儿子的教育问题 , 让李承乾和李泰同时误会他会立李泰为太子 , 这才让李承乾急于自保而谋反 , 而李泰也想效仿父亲以次子的身份做太子并在将来登基 。 这样的先例不能开 , 否则以后会有更多的效仿者 。 不过 , 本身李世民的成功已经为大唐将来出现的数次政变埋下了隐患 , 这就是后话了 。
【爱历史】李泰受唐太宗宠信后持宠而娇,被唐太宗废黜
文章图片
李世民
其二 , 李世民想要保下三个嫡子 。 李世民宠爱嫡子女是出了名的 , 按照李泰的性格和对皇位的执着 , 如果让他成为继承人 , 那么 , 李承乾和李治都得死 。 这不是李世民愿意看到的 。 而李治仁弱 , 孝顺父母 , 友爱兄弟 , 如果让他成为继承人 , 那么李承乾、李泰、李治三个人都能保全下来 。 于是16岁的李治不费吹灰之力就成了最大赢家 。 “
十七年四月乙酉 , 废太子承乾为庶人 。 丙戌 , 诏曰:‘昔者哲王受图 , 上圣垂范 , 建储贰以奉宗庙 , 总监抚以宁邦国 。 既义在于至公 , 变事兼于权道 。 故以贤而立 , 则王季兴周;以贵而升 , 则明帝定汉 。 详诸方册 , 岂不然乎?并州都督右武候大将军晋王治 , 地居茂亲 , 才惟明哲 , 至性仁孝 , 淑质惠和 。 夙著梦日之祥 , 早流乐善之誉 。 好礼无倦 , 强学不怠 。 今承华虚位 , 率土系心 , 畴咨文武 , 咸所推戴 。 古人云:“知子莫若父 , 知臣莫若君 。 ”朕谓此子 , 实允众望 。 可以则天作贰 , 可以守器承祧 , 永固百世 , 以贞万国 。 宜立治为皇太子 。 所司 , 备礼册命 。 ’甲午 , 临轩授皇太子册 。 己亥 , 御两仪殿 , 皇太子侍侧 , 陈孝德以戒之 。 谓侍臣曰:‘朕御天下十有七载 , 遂得太子一诣寝门 。 知子唯父 , 久已体之 。 然初立以长 , 不能废弃 , 今者丧败 , 其自取之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