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历史上诸葛亮与司马懿在六出祁山的对决究竟如何( 二 )


【爱历史】历史上诸葛亮与司马懿在六出祁山的对决究竟如何
文章图片
小说中 , 木牛流马除了作为运输粮草的工作 , 同时也是蜀军伏击夺粮乃至于为上方谷火烧司马懿的诱饵 , 其价值效用似比历史上更为多元 。 不过 , 无论是小说还是历史 , 木牛流马的使用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蜀军粮草运转的效率 , 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蜀军北伐后勤补给困难的问题(历史上 , 诸葛亮第五次北伐也做了全盘的打算 , 蜀军在渭水地区分兵屯田以为长久之计) 。 由是 , 小说中还特地塑造了诸葛亮巧用木牛流马因敌取资的情节 。
历史所记载的诸葛亮第五次北伐的具体事件实际较为简要但亦能反应蜀魏双方的拉锯与角逐 , 小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定发挥 , 让双方之间尤其是双方主帅诸葛亮与司马懿的对决变得更加生动和扣人心弦!
[1]《三国演义》第一百二回司马懿占北原渭桥诸葛亮造木牛流马:“却说孔明复出祁山 , 下五个大寨 , 按左、右、中、前、后;自斜谷直至剑阁 , 一连又下十四个大寨 , 分屯军马 , 以为久计 。 每日令人巡哨 。 忽报郭淮、孙礼领陇西之兵 , 于北原下寨 。 孔明谓诸将曰:‘魏兵于北原安营者 , 惧吾取此路 , 阻绝陇道也 。 吾今虚攻北原 , 却暗取渭滨 。 令人扎木筏百余只 , 上载草把 , 选惯熟水手五千人驾之 。 我夤夜只攻北原 , 司马懿必引兵来救 。 彼若少败 , 我把后军先渡过岸去 , 然后把前军下于筏中 。 休要上岸 , 顺水取浮桥放火烧断 , 以攻其后 。 吾自引一军去取前营之门 。 若得渭水之南 , 则进兵不难矣 。 ’”
[2]参见朱子彦:《司马懿传》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 , 第296页 。
[3]《三国志郭淮传》:“青龙二年 , 诸葛亮出斜谷 , 并田于兰坑 。 是时司马宣王屯渭南;淮策亮必争北原 , 宜先据之 , 议者多谓不然 。 淮曰:‘若亮跨渭登原 , 连兵北山 , 隔绝陇道 , 摇荡民、夷 , 此非国之利也 。 ’宣王善之 , 淮遂屯北原 。 堑垒未成 , 蜀兵大至 , 淮逆击之 。 后数日 , 亮盛兵西行 , 诸将皆谓欲攻西围 , 淮独以为此见形于西 , 欲使官兵重应之 , 必攻阳遂耳 。 其夜果攻阳遂 , 有备不得上 。 ”
[4]《晋书宣帝纪》:“二年 , 亮又率众十余万出斜谷 , 垒于郿之渭水南原 。 天子忧之 , 遣征蜀护军秦朗督步骑二万 , 受帝节度 。 ”
[5]《三国志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朗字符明 , 新兴人 。 献帝传曰:朗父名宜禄 , 为吕布使诣袁术 , 术妻以汉宗室女 。 其前妻杜氏留下邳 。 布之被围 , 关羽屡请于太祖 , 求以杜氏为妻 , 太祖疑其有色 , 及城陷 , 太祖见之 , 乃自纳之 。 宜禄归降 , 以为铚长 。 及刘备走小沛 , 张飞随之 , 过谓宜禄曰:‘人取汝妻 , 而为之长 , 乃蚩蚩若是邪!随我去乎?’宜禄从之数里 , 悔欲还 , 飞杀之 。 朗随母氏畜于公宫 , 太祖甚爱之 , 每坐席 , 谓宾客曰:‘世有人爱假子如孤者乎?’”
《三国志曹爽传》裴松之注引《魏略》:“……其时秦宜禄兒阿苏亦随母在公家 , 并见宠如公子 。 苏即朗也 。 苏性谨慎……”
《三国志明帝纪》裴松之注引《魏略》:“朗游遨诸侯间 , 历武、文之世而无尤也 。 及明帝即位 , 授以内官 , 为骁骑将军、给事中 , 每车驾出入 , 朗常随从 。 时明帝喜发举 , 数有以轻微而致大辟者 , 朗终不能有所谏止 , 又未尝进一善人 , 帝亦以是亲爱;每顾问之 , 多呼其小字阿稣 , 数加赏赐 , 为起大第于京城中 。 四方虽知朗无能为益 , 犹以附近至尊 , 多赂遗之 , 富均公侯 。 ”
[6]《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亮集载作木牛流马法曰:‘木牛者 , 方腹曲头 , 一脚四足 , 头入领中 , 舌著于腹 。 载多而行少 , 宜可大用 , 不可小使;特行者数十里 , 群行者二十里也 。 曲者为牛头 , 双者为牛脚 , 横者为牛领 , 转者为牛足 , 覆者为牛背 , 方者为牛腹 , 垂者为牛舌 , 曲者为牛肋 , 刻者为牛齿 , 立者为牛角 , 细者为牛鞅 , 摄者为牛鞦轴 。 牛仰双辕 , 人行六尺 , 牛行四步 。 载一岁粮 , 日行二十里 , 而人不大劳 。 流马尺寸之数 , 肋长三尺五寸 , 广三寸 , 厚二寸二分 , 左右同 。 前轴孔分墨去头四寸 , 径中二寸 。 前脚孔分墨二寸 , 去前轴孔四寸五分 , 广一寸 。 前杠孔去前脚孔分墨二寸七分 , 孔长二寸 , 广一寸 。 后轴孔去前杠分墨一尺五分 , 大小与前同 。 后脚孔分墨去后轴孔三寸五分 , 大小与前同 。 后杠孔去后脚孔分墨二寸七分 , 后载剋去后杠孔分墨四寸五分 。 前杠长一尺八寸 , 广二寸 , 厚一寸五分 。 后杠与等版方囊二枚 , 厚八分 , 长二尺七寸 , 高一尺六寸五分 , 广一尺六寸 , 每枚受米二斛三斗 。 从上杠孔去肋下七寸 , 前后同 。 上杠孔去下杠孔分墨一尺三寸 , 孔长一寸五分 , 广七分 , 八孔同 。 前后四脚 , 广二寸 , 厚一寸五分 。 形制如象 , 靬长四寸 , 径面四寸三分 。 孔径中三脚杠 , 长二尺一寸 , 广一寸五分 , 厚一寸四分 , 同杠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