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古代的“身份证”长啥样?从“鱼符”到“腰牌”,样式功能大不同( 二 )


“鱼符”和“鱼袋”兴盛于唐代 , 但随着唐代的衰亡 , “鱼符”制度消失 , 只有“鱼袋”制度仍然在宋代使用 。
后来 , 这件能够显示地位等级差异的象征物 , 在宋代由于赐发过滥 , 失去了象征价值 , 而逐步被废弃 。
【历史故事】古代的“身份证”长啥样?从“鱼符”到“腰牌”,样式功能大不同
文章图片
二、明代的京官“身份证”——“牙牌”
“牙牌” , 由象牙制成 , 是明代的一种身份证明以及出入皇宫的通行证件 。
关于“牙牌”的详细功能性记载 , 是在《明史·舆服志》中:
“凡文武朝参官、锦衣卫当驾官 , 亦领牙牌 , 以防奸伪 , 洪武十一年始也 。 其制 , 以象牙为之 , 刻官职于上 。 不佩则门者却之 , 私相借者论如律 。 牙牌字号 , 公、侯、伯以勋字 , 驸马都尉以亲字 , 文官以文字 , 武官以武字 , 教坊官以乐字 , 入内官以官字 。 ”
明朝各类文武官员和锦衣卫 , 凡经常出入宫廷的 , 都需要佩戴“牙牌” , “牙牌”分为勋、亲、文、武、乐、官等不同字号 。
【历史故事】古代的“身份证”长啥样?从“鱼符”到“腰牌”,样式功能大不同
文章图片
内廷太监也要佩戴“牙牌” , 按照其职能部门不同 , 分为“内官监牙牌”、“御马监牙牌”、“直殿监牙牌”、“尚衣监牙牌”、“内使牙牌”、“御前答应牙牌”等多种类别 。
按照明朝律令 , “牙牌”只限持牌者本人使用 , 严禁将其借给他人 , 《明会典》规定:“有牌不带、无牌辄入者杖八十 , 借者及借与者杖一百 。 ”而且 , 一旦持牌者被摘取了“牙牌” , 往往意味着连官职也一块丢了 。
与唐朝的“鱼符”相比 , “牙牌”不分职位高低皆可佩戴 。 而且 , 它只用来作为京官出入宫门的凭证 , 地方官没有佩戴“牙牌”的权力 。
所以说 , 明朝的牙牌 , 算是宫禁制度的一种 , 并非大众化的身份标识 。
【历史故事】古代的“身份证”长啥样?从“鱼符”到“腰牌”,样式功能大不同
文章图片
三、清代的大众“身份证”——“腰牌”
如果说“牙牌”的大众属性不足的话 , 那么 , 清代的“腰牌”则上至王公大臣 , 下至贩夫走卒均可佩戴 。
按照使用人群的不同 , 清代的“腰牌”主要是分为以下几种:
1、宫中“腰牌”
跟明代的“牙牌”一样 , 宫中“腰牌”也有“出入证”的属性 。 宫中“腰牌”一般为木质 , 尺寸各异 , 由内务府统一制作 。
在一些清宫剧中 , 我们经常看到有人盗取“腰牌” , 潜入皇宫的桥段 , 其实这种现象并非完全戏说 , 它在清朝历史上确有其事 。
由于最开始的“腰牌”上面没有持牌人的详细信息 , 极易造成混用、借用的现象 。 而且 , 无论什么人拿着腰牌都可以自由出入紫禁城 , 也极易出现安全隐患 。
嘉庆八年(公元1803)年七月的一个晚上 , 值火班(消防队)里一个叫阎良的步兵 , 借了别人的“腰牌”混进皇宫 , 跟平时与自己不和的御膳房厨役相遇并发生口角 , 阎良一怒之下将其杀死 , 旁边劝阻的太监也被刺伤 。
【历史故事】古代的“身份证”长啥样?从“鱼符”到“腰牌”,样式功能大不同
文章图片
此事让嘉庆大为光火 , 命令严惩凶手 , 严查借用“腰牌”者 。 可讽刺的是 , 十年以后 , 居然发生了更为严重的天理教起义军攻入紫禁城的事件 。
道光时期 , 皇帝命人在“腰牌”上面写上所属部门、发牌年号等名目 , 并且用火印戳记 , 以为防伪 。 咸丰元年 , 又要求将持牌者的姓名、年貌等个人信息写在牌上 , 以便查验 。
2、民间的“腰牌”
“腰牌”在辨识身份、加强安保方面 , 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 因此在清朝也被广泛应用于民间诸多领域 。 比如:
(1)“关隘腰牌”:最初在一些边境关卡上 , 官府设立“腰牌”制度 , 以防止他国难民、流民从边境进入大清 。 这种方法很快得到了推广 , 许多内地的商税关卡也逐步复制、实行起了“腰牌”制度 。
(2)“船户腰牌”:对运河和沿海的船户、水手、水上客商等发放的“腰牌” , 牌上刻有他们的姓名、年貌、籍贯等信息 , 以备查验 。 这样不仅加强了对这些“船户”的管理 , 也能打击海盗、河盗等不法之徒 。
(3)“强盗腰牌”:这种“腰牌”非官方配发 , 而是民间盗匪受官方的启发 , 自行发明创造 。 乾隆时期 , 江浙一带的土匪常制作“腰牌” , 作为同伙的凭证 , 相当于“土匪工作证” , 以便结党打家劫舍 。 但结果是 , 官府凭借这种“腰牌”按图索骥 , 将其一网打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