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 是黑鹰少年的氧气( 二 )


围·破
只有到大凉山 , 才知道孩子们是如此艰难地打球
不论看多少视频和素材 , 当安佳星和陈亮言到达大凉山实地采风时 , 曾经艰苦的环境打破了他们的认知 。
当抵达大凉山脱贫后的新村时 , 他们看到了许多两三层小白楼的建筑 , 这些房屋也在电影中有所呈现 。 而当他们去往黑鹰少年生活的旧村时 , 两位导演用了同一个词语——跋山涉水 。 二人在此前很难想象大凉山村民们是如何从遥远的地方搬到现在的新村的 , 他们讲述着从新村到旧村的路线:需要先从新村开车一个多小时后 , 到达一段山路 , 路况无法驱车前行 , 只能走路和爬山 , 两小时后才能达到旧村 。 “我们往返就要六个小时起 , 丝毫没有夸张 。 ”陈亮言惊讶道 。
旧村早已空空荡荡 , 满是残破的土瓦房 , 他们还看到了当年瓦尔阿木搭建的一小块篮球场地 , 尽管与曾看过的视频中的场地一模一样 , 但身临其境时 , 安佳星仍然被触动 。 “这个篮球场在一块小剑峰上 , 下面就是悬崖 , 没有任何护栏和遮挡的东西 , 而在悬崖的对面就是瓦尔阿木搭建的篮球架 。 他是纯手工制作的篮球架 , 用木头支起来 , 下面再用小木棍搭起了三角形 , 周围塞满了石头 , 起固定作用;而那块篮板则是将破碎的乒乓球案锯成小长方形的板子做成的;圆形的篮筐是用铁棍儿弯成了一个简单的圆形;篮筐附带的网是用渔网做的 。 可以说 , 整个篮筐没有一个物料是真正的篮筐 , 而是用尽了生活中能改造的一切材料改造的 。 ”安佳星一边描述一边哽咽起来 , 她曾问瓦尔阿木 , 如果篮球掉到那边悬崖下该怎么办 , 安佳星又回忆着瓦尔阿木的话 , “他说很少有这样的情况 , 一是训练时很小心 , 不会做过分的大动作 , 二是篮筐和悬崖是对面 , 他们往往会向篮筐方向去追球 , 三是万一丢到了悬崖下面 , 只能下山去捡回来 , 因为篮球数量有限 。 我想到他们最初训练用的篮球都已经拍到变形还在用 , 一般只有真的把篮球拍烂了 , 才会扔掉它 , 再换一个新的篮球 。 所以 , 三年多的时间 , 瓦尔阿木一直在打工、贷款来维持球队的运营 , 就像电影中他去做各种兼职工作去改造篮球场地一样 , 这都是他的全身心付出 。 ”
不仅仅在实地采风时有全新的感受 , 他们还在和黑鹰少年相处的一个月时间中 , 完全被孩童的纯真和快乐所感染 。 安佳星认为 , 尽管大凉山曾经的生活条件艰苦 , 但是孩子们却总是很开心 , 他们没有因为家庭贫穷和生活上的艰难而感到苦 , 相反他们因为拥有的篮球梦想以及每天的努力训练而开心 。 欧文惹常常观看篮球明星的视频 , 学习经典动作 , 还在篮球架上写着“Didyouplaybasketballtoday?”来激励自己每天坚持训练 。 他们从未考虑过因为家庭或是身体因素不能打篮球该怎么办 , 而是只想考虑明天要比今天的技术更高一些 , 或是完成一个扣篮 , 动作更流畅等问题 。
“所以 , 我们和孩子们相处后 , 也确定了电影的风格 。 我们要做成轻喜剧、运动励志影片 , 没有卖惨 , 这些孩子不需要任何人的可怜和同情 。 因为他们拥有梦想 , 心中有阳光 , 这是一件非常值得开心的事情 。 因此 , 影片一开始的节奏会很快 , 讲述的方式也是积极向上的 。 ”安佳星讲道 。
退·进
拉力惹迟迟未进组 , 他说不想打篮球了
安佳星和陈亮言与孩子们相处时 , 能明显感受到每个人不同的个性 , 他们认为要把孩子们鲜明的特点保留在电影中 , 不做改动 , 甚至一些在剧组内外的番外花絮也和电影情节有着些许关联 。
拍摄团队计划在2021年8月开机 , 却因疫情原因延后一个月才开始拍摄 。 而9月开机 , 则面临着孩子们要开学的问题 。 因此 , 在筹备阶段 , 俞敏洪老师特别提供了专业的支教老师为孩子们补课 。 孩子们的时间被划分为上课学习、表演拍摄、篮球训练三个部分 , 确保他们在学习功课不落后的情况下 , 顺利完成拍摄 。
尽管如此 , 安佳星没想到一位队员迟迟没有进组 。 “拉力惹说他再也不打篮球了” , 安佳星听到这句话之后 , 十分诧异 。 她想 , 如果拉力惹说不想演戏可以理解 , 但是他说不想打球却无法让人理解 , 因为拉力惹一直都是黑鹰队里的主力队员 , 他与欧文惹是全队中全能型选手 。 制片方则认为 , 既然还有四天就要开机 , 如果拉力惹不进组就要考虑换其他队员进组拍摄 。 安佳星无法接受这一方案 , 她解释道:“电影就是在讲述他们的故事 , 科比惹、拉力惹、木呷惹、欧文惹一路比赛 , 走到了北京 , 他们是灵魂人物 , 缺一不可!我不能接受拉力惹不打篮球了 , 我不相信这个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