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项羽在鸿门宴放过刘邦,不是妇人之仁义,而是现实考量( 二 )


项羽则有对“怀王之约”破坏的心 , 但目前还不能公开发作 。
所以 , 双方就“怀王之约”有了各自的理解和说法 。
【爱历史】项羽在鸿门宴放过刘邦,不是妇人之仁义,而是现实考量
文章图片
刘邦的谋臣张良将刘邦军队拒绝诸侯军队进入关中 , 说成是“所以遣将守关者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
但这是在刘邦集团的“二五仔”曹无伤向项羽检举揭发后 , 刘邦集团的反应而已 , 很明显这是刘邦的借口 。
项羽进入关中 , 此时项伯对项羽的劝谏是:“沛公不先破关中 , 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 不义也 , 不如因而善遇之 。 ”
【爱历史】项羽在鸿门宴放过刘邦,不是妇人之仁义,而是现实考量
文章图片
项伯的这段话表明了 , 刘邦是项羽的前驱 , 怀王有约定在先不假 , 但项羽已经是诸侯联军的名义统帅 , 刘邦无论从联军地位 , 还是之前是项氏集团的成员来看 , 刘邦拿下了关中 , 不相当于替项羽完成的么?
因此 , 项羽在进入关中后 , 并未持续对刘邦发动进攻 。 只要换来刘邦的臣服 , 那么“入关中”的是谁都无所谓了 。
假设华容道上 , 关平或周仓斩杀了曹操 , 诸葛亮能说关羽没完成任务吗?
【爱历史】项羽在鸿门宴放过刘邦,不是妇人之仁义,而是现实考量
文章图片
因此 , 双方对之前的小规模冲突 , 大家的定位都是“今者有小人之言 , 令将军与臣有郤” , 是流言让刘邦与项羽生了“嫌隙”与“误会” 。
那么 , 举办鸿门宴就是为了解除误会 , 而非要将冲突扩大化 。
03
鸿门宴的效果
对于刘邦而言 , 他需要解决掉目前迫在眉睫的危机 , 因为从军事实力上看 , 项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
对于项羽而言 , 他目前还不是“西楚霸王” , 还只是诸侯联军统帅而已 , 他要想夺取天下 , 首先必须获得“王”的资格 , 此时他还不具备和怀王翻脸的实力 。
【爱历史】项羽在鸿门宴放过刘邦,不是妇人之仁义,而是现实考量
文章图片
因为 , 诸侯联军是在灭秦、裂土封疆的号召下组织起来的 , 就军队成分来看 , 项羽军队的组成比刘邦体量大 , 但也更为驳杂 。
抛开诸侯联军 , 项羽的直属力量能否在数量上对刘邦占据绝对优势是值得商榷的;
【爱历史】项羽在鸿门宴放过刘邦,不是妇人之仁义,而是现实考量
文章图片
然而 , 刘邦一路入关中 , 更多的是靠招降纳叛 , 政治上瓦解对方 。
与项羽的军队经历了巨鹿之战的恶战不同 , 刘邦的军队遭到的考验并不多 , 战斗力是需要打个问号的 。
双方如果直接冲突 , 对二人都极其不利 , 反而是便宜了在巨鹿之战中充当看客的其他诸侯 。
【爱历史】项羽在鸿门宴放过刘邦,不是妇人之仁义,而是现实考量
文章图片
最极端的情况 , 项羽在对决中战胜了刘邦 , 一来自身实力肯定要受损 , 再者恐怕也会让诸侯联军“兔死狐悲” 。
通过各自的妥协 , 尽可能让自身利益最大化才是可行之道 。
而鸿门宴最终也达到了双方想要的效果 。
项王、项伯东向坐 , 亚父南向坐 。 亚父者 , 范增也 。 沛公北向坐 , 张良西向侍 。
【爱历史】项羽在鸿门宴放过刘邦,不是妇人之仁义,而是现实考量
文章图片
按当时的礼仪 , 君臣关系中 , 朝北的座位属于末座;主客关系中 , 朝东坐者是主 , 朝西坐者是客 。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 , 刘邦愿意朝北坐 , 皆是表态自居于臣属之位 。
那么 , 确认了和刘邦的“君臣关系”后 , 项羽自然具备了“王”的资格 。
【爱历史】项羽在鸿门宴放过刘邦,不是妇人之仁义,而是现实考量
文章图片
是以 , 他诛杀子婴 , 毁秦宫 , 算是“灭秦”的进一步收尾工作 , 然后才理直气壮地向怀王报告灭秦的效果 。
如果不做这些 , 即便向怀王汇报的人是项羽 , 但刘邦依然是最抢戏的人 。
是以 , 鸿门宴的项羽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 , 相反每一步行为都有自己的意图 。
【爱历史】项羽在鸿门宴放过刘邦,不是妇人之仁义,而是现实考量
文章图片
毁坏关中是项羽参与、攫夺刘邦灭秦的功劳 , 以求风头盖过刘邦的行为 。
楚怀王对于项羽分封诸侯的建议 , 只回复了两个字“如约” 。
不管楚怀王是认可项羽的分封建议 , 还是坚持封刘邦为王 , 一个全面被毁的关中 , 对于诸侯联军来说毫无吸引力 。
即便大家都想着“怀王之约” , 可更在意现实利益 。
【爱历史】项羽在鸿门宴放过刘邦,不是妇人之仁义,而是现实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