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器晚成的司马懿并不害怕谁 , 而是以顺势走向了成功 , 其成功之路对现代中老年人有着非常重要借鉴意义!
文章图片
司马懿怕谁?
历史上的司马懿给人留下的印象和口碑 , 比起诸葛亮 , 曹操来说并不算很好 , 但无论如何司马懿隐忍了几十年 , 依靠装疯卖傻骗过曹爽 , 借高平陵之变一举逆袭成功 , 在70多岁成为了历史上晋朝的实际奠基者 ,
从这点算司马懿人生是非常成功的 , 许多人认为司马懿等到70岁才动手 , 主要是对曹操祖孙三代心生畏惧 , 也是太过怕他们 , 熬到70岁才敢动手 。
其实司马懿除了曹操、曹丕并不把其他任何人当一回事 , 哪怕是智计无双的诸葛亮 , 甚至对于老对手诸葛亮 , 他的评价为:“亮志大而不见机,多谋而少决,好兵而无权,虽提卒十万,已堕吾画中,破之必矣 。 ”志大才疏的曹爽更是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 。
《三国演义》将司马懿描写的野心勃勃、老谋深算、心机狠辣 , 但真实的司马懿成功不仅仅依靠这些 , 因为三国时代 , 这样的人才比比皆是 , 但为何晚年司马懿能成为笑到最后的人 , 司马懿的成功原因是什么呢?
如果我们了解他的成功之道 , 对于许多困惑和迷茫的中老年人来说 , 将是一个很好的参考 。
文章图片
“”冢虎”司马懿的少年时代
有“”冢虎”之称的司马懿 , 虽然历史上的口碑并不高 , 但近代“教员“却评价司马懿:是个了不起的人物 , 有几手比曹操高明
《晋书·宣帝纪》记载司马懿:“少有奇节 , 聪明多大略 , 博学洽闻 , 伏膺儒教 。 ”唐太宗李世民对其评价:……观其雄略内断 , 英猷外决.....自以兵动若神 , 谋无再计矣 。 ”
其实年轻时的司马懿对仕途毫无兴趣 , 或者是对于那个纷乱的时代他看到很透彻 , 或者是不愿意投靠曹操 , 反正司马懿虽然少有才学 , 但一直却不肯效力于曹操 。
或者少年时代的司马懿 , 心中理想的殿堂是汉朝 ,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朝代 , 清朝的王夫曾经有一句名言 , “国恒以弱灭 , 独汉以强亡”
虽然很多人不理解 , 为何汉朝如此强大 , 最终却走向了灭亡 , 因为这个话题有点宽 , 并不属于本文的范畴 , 因此仅点到即止 ,
司马懿少年时代曾经说过:“常慨然有忧天下心” 。 司马懿对于汉朝的眷顾和忠诚 , 其实与家世有关 , 司马懿的出身丝毫不比曹操、袁绍等人差多少 , 比起刘备、孙权地位更是悬殊 。
司马懿四代人在汉朝为高官 , 从其高祖父当上了汉安帝的征西将军开始 , 其家族的长者历任 , 为曾祖为豫章太守 , 祖父为颍川太守、他童年和青年时期 , 父亲是汉朝京兆尹 , 如果后来不是何进引董卓入长安 , 很可能司马懿后会成为汉朝朝堂一员 。
但司马懿没想到汉朝忽然被董卓终结了 , 司马懿失去了一展抱负的机会 , 不过他的才华却得到了南阳太守杨俊的赏识 , 杨俊在三国时代并不知名 , 但在当时却以善相人著称 , 他对年轻的司马懿评价一句:绝非寻常之子!
年轻的司马懿做梦也想不到 , 日后会成为晋朝的建立者不过此时的司马懿 , 眼见时局纷乱无意仕途 , 和诸葛亮一样待在家里耕读诗书 。
文章图片
司马懿的中年危机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 司马懿的才华被曹操发现了 , 曹操要好征召司马懿 , 但不知为何司马懿对于曹操的征召是一再拒绝 , 甚至还装病来拒绝曹操 , 最终他的伎俩被曹操识破 ,
老谋深算的曹操 , 见软的不行 , 直接就来硬的 , 给司马懿两个选择 , 一就是出仕帮他 , 二 , 就是将他抓入大牢 。
面对曹操的选择题 , 司马懿只有唯一的一个选择 , 就是出仕成为了曹操手下的幕僚 , 曹操也没想到 , 这一个举动改变了司马懿的一生 , 也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走向 ,
此时的司马懿对于曹操的确有些畏惧 , 毕竟这时的曹操不但位高权重 , 而且杀伐果断 , 相反这时的司马懿虽然有才学 , 但很多地方却不如曹操 ,
不过他却在曹操那里学习了很多 , 并且飞快的成长起来 , 或者有人认为司马懿畏惧曹操 , 一直在曹操面前都是唯唯诺诺的 。
其实那只是影视剧和小说的剧情 , 真实的司马懿在曹操面前展现了他的才华和雄才大略 , 要知道曹操看中实干型人才 , 对于那些浪得虚名的才子 , 他并不会重视和重用 ,
- 【历史故事】刘伯温临死前大呼五个字,字字应验!
- 【爱历史】诸葛亮为何娶黄月英?始于家世,忠于才华
- 【历史故事】司马迁为何能详细描述皇陵内的结构?
- 【历史故事】刘禅对诸葛亮的情感如何?
- 【历史故事】东吴活捉关羽后,为什么一定要把他杀了?
- 【爱历史】三国时期最幸福的女人,嫁给周瑜是有故事的,却成为最幸福的人
- 【爱历史】李广自杀,他弟弟李蔡官居丞相,最后为何也自杀?
- 【历史故事】乾隆为什么把皇位传给了平庸听话的永琰?
- 【爱历史】刘备临终前的托孤大臣不只有一个诸葛亮,还有另一个人
- 【历史故事】此人打仗时有一特殊习惯,秦始皇只能咬牙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