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郑庄公对母亲和弟弟有求必应,为什么会与母亲和弟弟翻脸呢( 三 )


郑庄公没有再赶尽杀绝 , 他放过了叔段的 , 同时 , 也将自己的母亲武姜从都城新郑迁移到了颍 , 也就是今河南省临颍县西北 , 并从此宣布与叔段划清界线 , 因与母亲恩断义绝 , 死生不复相见 。
到此之时 , 满朝文武才发现 , 原来嚣张已久的叔段大根本就不成气候 , 也不得不惊讶于国君的气魄 。
的确 , 郑庄公其实是在赌 , 赌叔段和武姜将一定会谋反 , 也赌他们谋反必定会失败 , 所以这才决定姑息养奸 , 但是这样的方式有着极大的风险 , 如果叔段和武姜没有那个胆量谋反 , 那么郑庄公就满盘皆输 , 等于拱手将郑国的绝大部分势力都放给了叔段 , 而如果叔段谋反成功 , 那他一定必死无疑 。
好在这场豪赌是郑庄公赢了 , 而且他赢得非常彻底 , 挑不出任何毛病 。
我们都知道周朝人的执政理念和政治主张都是以礼治国 , 依照所谓的礼法 , 郑庄公没有任何问题 。
首先 , 他是嫡长子 , 本就应该继承郑国的江山基业 , 可武姜作为他的母亲却反对他继位 , 这本就是武姜的问题 。 其次 , 他作为国君 , 也作为兄长 , 身为弟弟的叔段理应对他效忠 , 可叔段却明摆着跟他叫板 , 这是叔段的不对 。 最后 , 即便叔段耀武扬威 , 但郑庄公也已经无数次包容了他的过失 , 可他依旧选择了犯上作乱 , 郑庄公是忍无可忍才消灭了他 , 这于情于理都没有问题 。
因此 , 这场争斗中 , 郑庄公赢得非常彻底 , 保全了江山 , 也稳定了名声 , 其城府之深 , 可见一斑 。
但是明眼之人都能看得出郑庄公的心思 , 他之所以纵容叔段 , 就是为了将他一举歼灭 , 也就是说 , 叔段的贼心和反叛实际上都是郑庄公姑息养奸养出来的 , 只是庄公表面上做的一切都没有任何错误 , 既可以解释为对武姜的孝心 , 也可以解释为对弟弟的宽容疼爱 , 所以史家犯了难 , 明知道郑庄公的目的 , 明知他是这一结局的造就者 , 可却无法指责他 。
历史最后只能用“郑伯克段于鄢”几个字来记录 , 暗地里表示郑庄公其实也有错误 , 如果他能对弟弟的错误及早指正 , 那就不会母子成仇 , 兄弟反目 。
【历史故事】郑庄公对母亲和弟弟有求必应,为什么会与母亲和弟弟翻脸呢
文章图片
然而 , 这场华丽的捧杀背后 , 我们所需要考虑的问题还有很多 , 史学家们对这件事情的左右为难 , 其本质上是礼治的尴尬 。
在以礼治国的时代 , 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是常态 , 简单来讲 , 就是人生活在有情感交织的复杂网络当中 , 尊重父母 , 疼爱兄弟 , 对亲人宽厚包容都是应该的 , 一旦违反了这个规律就会受到来自舆论的压力 , 所以对于郑庄公来讲 , 即便知道武姜和叔段的心思 , 他也无法直接动手 , 否则错误就会转嫁到他的身上 , 这就是礼治最大的漏洞 。
当事情没有摆在明面上的时候 , 率先动手的人总是错误的 , 人们没有办法未雨绸缪 , 没有办法防患于未然 , 可如此一来 , 好处则大都落在了像叔段一样不遵守道德的人身上 , 因而郑庄公只能姑息养奸 , 一击毙命 。
可这样一来 , 这个故事就不可能有圆满的结局 , 碍于礼法 , 郑庄公无法对武姜和弟弟做出惩治 , 所以如果他们不谋反 , 那郑庄公终其一生都要受到他们的骚扰 , 而如果做出了惩治就是不孝 , 就是苛待兄弟 , 而在他们谋反之后 , 即便是郑庄公挑不出任何错误地解决了此事 , 依旧被舆论暗指 , 说他是姑息养奸……
【历史故事】郑庄公对母亲和弟弟有求必应,为什么会与母亲和弟弟翻脸呢】很多时候 , 单纯的凭借情感和道德来治理国家是靠不住的 , 并非所有人都愿意遵守道德 , 也并非所有的感情都能够成为依靠和支撑 , 尤其是在春秋战国这样的乱世 , 权力和地位被人觊觎和夺取是稀松平常的事情 , 礼法被打破 , 道德被践踏 , 此时就更需要强有力的手段来约束 , 相比之下 , 郑庄公的手段已经是温和得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