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清代机构之翰林院:进士门槛,活少不累,干几年就升官( 二 )


【爱历史】清代机构之翰林院:进士门槛,活少不累,干几年就升官
文章图片
还有就是庶常馆 , 庶常馆就是新科进士深造的场所 。 每次殿试后 , 挑选优秀的新科进士 , 进入庶常馆深造 。 这些新科进士就是"庶吉士" , 也称"庶常" 。 翰林院委派翰林学士给庶吉士授课 , 优中选优 , 正式担任翰林 , 淘汰的庶吉士就分流其他岗位 。 庶吉士一般在庶常馆学习三年 , 期满以后进行大考 , 叫作散馆 。 散馆考得比较好就直接成为翰林 , 不好的分到部院或州县 。 庶吉士并不是官 , 只是一个过渡 , 按照七品官发放俸禄 。 鲁迅的爷爷就当过庶吉士 , 散馆考得不好 , 发往江西出任知县 , 又因为脾气不好 , 跟上司拍着桌子对骂 , 被上司参了一本 , 革职罢官 。 可见 , 新科进士并不是进了翰林院就能入阁当大学士的 , 也有像鲁迅的爷爷那样 , 在中途被淘汰掉 。
【爱历史】清代机构之翰林院:进士门槛,活少不累,干几年就升官】但总体而言 , 古代朝野视翰林院和都察院的官职为"清要之职" 。 清要什么意思?有的政务比较纠结 , 又复杂又累 , 而且干这些事情的人长期得不到升迁 , 在中下级别沉沦;有的比较简单、轻松 , 还容易得到升迁 , 不断往上走 。 这就好像是一杯水 , 浑浊的东西沉到下面 , 清澈的东西浮到上面 。 都察院和翰林院的官员 , 干的就是简单的政务 , 而且还能不断往上走 。 以新科进士为例 , 如果一开始就分配到地方担任知县 , 辛辛苦苦二三十年 , 很可能还是知县;如果一开始入选翰林院 , 五六年说不定就是知府 , 八九年成道台 , 二三十年后出将入相都有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