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一种循环:从向朗事件、看蜀汉军职的“位阶化”( 四 )


“前军师”是魏延的“职务” , 对应姜维的“行护军” 。 只不过姜维是“行”职(临时性质) , 魏延是实职 。
“征西大将军”是魏延的班次 。 不同于“四征”居重号之末、蜀汉的“征西大”位同三公 。 对应姜维的“征西将军” 。
“领凉州刺史”是遥领虚封 , 可以不论 。
“南郑侯”是爵位 , 最高级别的县侯 。 对应姜维的“当阳亭侯” 。
注:县侯>乡侯>亭侯 。
换言之 , 魏延的结衔拆解、其真正职位是“前军师” , 品级则是“征西大将军” 。
便如同姜维的职位是“行护军” , 品级是“征西将军”一样 。
蜀汉将军不典兵 , 由军师、护军、典军等系统领兵 。 而“不同的将军称号” , 则表示了“朝班位次”、即“品级” 。 实际取代了两汉的“禄米秩阶”(XX石)、成为新的“级别划分依据” 。
将军本是实职;而护军、监军最初却是临时性职务 。 最终“实职虚职化、虚职实职化” , 此即阎步克在《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中重复提及的“职位的秩禄化、班次化”之核心所在 。
皇帝倾向把实权授予官阶较低、容易驾驭的官职 , 弱化另一些官职 。 被架空的高级官职、便出现了“品位化” , 具有了荣衔性质 , 即安排身份的性质 。 --《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第二章
有趣之处 , 是历朝历代皆如此 。
比如“刺史”本监察小职(六百石)、最终却凌驾于郡守之上(二千石)、乃至废史立牧 。 “巡抚”在南北朝本是临时性职务、发展到明清 , 却成了镇抚地方的要员 。
这便如两汉之杂号将军 , 本“无常事、不常置” , “临战授予、战罢收缴”的临时性职务 。 但在东汉丧乱的背景下 , 却逐渐成为了“常备型职务” 。 最终又被临时性质的“护军、领军、监军”取代 , 成为了“表示品级”的虚职 。
一言蔽之 , “将军”职位 , 在蜀汉经历了“临时职务实职虚职秩阶化”的演变过程 , 而取代它的、又恰恰是“新的临时性职务” 。
这真是一种有趣的循环啊!
我是胖咪 , 企鹅号历史原创作者 。 漫谈历史趣闻 , 专注三国史 。 从史海沉钩中的蛛丝马迹、吉光片羽 , 来剖析展开背后隐藏的深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