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待姥姥和奶奶时家长“厚此薄彼” , 会给孩子造成哪些负面影响?
1:影响孩子亲情观的建立
当家长们向孩子传递“不公平”的对待理念时 , 孩子对于亲情观的认知 , 便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偏差 , 受到家长的误导 , 于是在孩子眼中 , 亲情是可以被拿来比较的 , 长辈的付出也是可以被忽视的 。
2:影响孩子与老人的相处
老人对待孙辈的好 , 自然是没话说的 , 孩子会感受到谁为自己付出得更多 , 但是当父母故意误导孩子时 , 这难免会影响到孩子的判断 , 会让孩子与老人的相处中 , 生出嫌隙让老人寒心 。
文章图片
3:影响家庭关系的和谐
父母对孩子“远近亲疏”的有意误导 , 很容易让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 彼此心存芥蒂的尴尬自然矛盾频发 , 家庭和谐难免会受影响 。
家长们应该传递给孩子 , 怎样的“亲情观”?姥姥和奶奶都是至亲
◆不刻意强调“远近亲疏”
对于孩子而言 , 他们对于爱的感知能力是非常敏感的 , 他们要比父母更能知道究竟谁最爱自己 , 对于孩子而言 , 血缘关系的亲近远不如日常的用心陪伴和耐心照料 , 更加令他们看重 , 孩子有自我感受爱的能力 , 父母自然不能勉强孩子“撒谎” 。
文章图片
◆教会孩子尊敬老人
对于父母教育而言 , 引导孩子尊敬老人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 也是亲情观培养中 , 不可或缺的组成 , 不管老人对待孩子的态度如何 , 引导孩子尊敬老人 , 让孩子懂得如何去爱人 , 懂得如何去积累亲情感 。
为人父母理应比孩子更加懂得爱的给予和回馈 , 享受了姥姥带娃的便利 , 就不要再打着“孩子姥姥是外人 , 奶奶才是一家人”的旗号 , 得了便宜还卖乖了 。
留言板话题:大家对于孩子亲情观的培养 , 有哪些经验分享呢?
【“为啥小时候姥姥带我,长大却要多孝敬奶奶?”宝爸回答很现实】(图片来源于网络 ,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历史故事】公元前265年,秦宣太后芈八子病重。临终前,她于病榻下达了一道召令:“我死后,让魏丑夫给我陪葬”
- 【爱历史】“朕也需要下跪?”朱元璋拜佛时的一问,已然决定了全寺人的生死
- 【爱历史】2000年前,陈汤说的一句话,如今变成“犯我中华者 虽远必诛”
- 神奇的“镜像双胞胎”,虽然长相一模一样,但生活习惯却相反
- 【游戏迷】王者荣耀:重庆QG降级B组,一支没有“传承”的队伍,失去的不仅仅是成绩
- 《怦然再心动》中的“雪姨”王琳,你知道吗?
- 【游戏迷】杨玉环或许真有荔枝皮肤计划,仅因这个原因,官方不得不“辟谣”
- 【历史故事】清朝等级最高的官职是什么?连皇帝也怕他,清朝276年只出了2位
- 【游戏世界】官方这次想通了?“LPL主持希然出征Msi,下放余霜在家健身调整”
- 【爱历史】我国3件“颜值惊人”的国宝,审美前卫不像古物,你见过几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