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三国时期的医圣张仲景是怎样一个人( 二 )


文章图片
《伤寒杂病论》
根据历史记载 , 其实张仲景的医学著作远不止一部 , 除《伤寒杂病论》外 , 还著有《辨伤寒》、《疗妇人方》、《五脏论》、《疗黄经》等多部医书 。 可惜彼时造纸术尚未大规模普及 , 更没有印刷术 , 书籍传播靠的还是徒手誊抄 , 所以几乎全部失传 , 仅有少数内容流传 。 即便是《伤寒杂病论》 , 成书之后也很快散落 , 多亏晋朝太医令王叔和全力搜集并加以整理才得以流传后世 。 南北朝时名医陶弘景曾评价此书:“惟张仲景一部 , 最为众方之祖 。 ”《伤寒杂病论》同时也是中医四大经典之一 。 正是此书 , 奠定了张仲景医圣的地位 。
张仲景的伟大之处不仅限于中国 。 欧洲在中世纪时曾遭遇严重的黑死病 , 即鼠疫 , 这个肆虐欧洲数年之久 , 夺取几千万人生命的可怕瘟疫 , 如果不是靠着阿拉伯人翻译带过去的《伤寒杂病论》提供了治疗办法 , 说不定现在欧洲已经变成了原始森林 。 当然了 , 硬说黑死病是靠着《伤寒杂病论》控制住的有点夸大其词 , 但书中应对瘟疫的方法的确拯救了无数欧洲人的生命 。 著名的生物化学和科学史学家李约瑟 , 就是那个提出“李约瑟难题”的英国人 , 就曾感叹说“张仲景是一个拯救了欧洲命运的人 。 ”
【爱历史】三国时期的医圣张仲景是怎样一个人
文章图片
黑死病
时代和伟人总是相互成就的 , 在那个战乱频发、疾病肆虐 , 还是一个神秘主义思想泛滥、各种宗教兴起的时代 , 张仲景做了最大的努力 。 虽然在他的年代里并没有擅于进行外科手术的华佗那样声名在外 , 《三国志·方技传》中也仅记载了华佗一位医生 。 但即便受限于当时的社会风气和较低的自然科学水平 , 张仲景还是取得了巨大的医学成就 , 书中所载的许多药方和理念 , 至今仍为我们所用 。 可以说 , 张仲景一人在巨大不利的条件下 , 靠着个人的辛苦努力 , 为后世中医学理论奠定了基础 。
【爱历史】三国时期的医圣张仲景是怎样一个人】除医术外 , 张仲景的医德也同样令人尊敬 。 在《伤寒杂病论》的自序中 , 张仲景还批评了那些医术不高、心术不正的医生:“观今之医 , 不念思求经旨 , 以演其所知 , 各承家技 , 终始顺旧 , 省疾问病 , 务在口给 。 相对须臾 , 便处汤药 , 按寸不及尺 , 握手不及足 , 人迎趺阳 , 三部不参 , 动数发息 , 不满五十 , 短期未知决诊 , 九候曾无仿佛 , 明堂闕庭 , 尽不见察 , 所谓窥管而已 。 夫欲视死别生 , 实为难矣 。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 , 学则亚之 , 多闻博识 , 知之次也 。 ”作为一名医生 , 医术固然重要 , 但医德实不可缺 , 重要性更甚于医术 。
三国毕竟是一个英雄豪杰辈出的年代 , 但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 , 无数名将的背后 , 都是累累白骨 。 即便有张仲景、华佗、董奉这样的名医在世 , 仍无法避免人口的锐减 。 在新冠疫情已经持续近三年的当下 , 了解这段故事时更是多有感慨 。 每一个个体在历史的滚滚车轮面前都是无力的 , 但总有人站出来勇敢的指明方向 , 这就是中华文明绵延至今的原因吧 。 惟愿疫情早日过去 , 各位读者身体健康 , 国泰民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