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历史】清高宗为何下令抄检张廷玉在京住宅( 二 )


清高宗
的手段高超在于 , 他以张年届七十为由 , 准其在紫禁城内骑马 , 且不必上早朝 。 这种看似对老臣“皇恩浩荡”的“关怀” , 实际上将张廷玉逐出了“核心圈子” , 形成了由讷亲独自面承圣旨局面 。
此时 , 张廷玉似乎仍未有任何不祥之感 。
乾隆十一年(1746年) , 张廷玉长子内阁学士张若霭病逝 , 白发人送黑发人 , 这对他是极大打击 , 渐生告老还乡之意 。 这时的张廷玉 , 已经步履蹒跚 , 行走需人扶持 。
清高宗
命其次子庶吉士张若澄在南书房行走 , 以便照料 。 但这并未改变他的归意 。
乾隆十三年
(1748年)
正月 , 张廷玉终于下定决心 , 以“年近八十 , 请得荣归故里”上疏乞休 。
这下子彻底惹恼了
清高宗
。 他对张廷玉说:“卿受两朝厚恩 , 且奉皇考遗命 , 将来配享太庙 , 岂有从祀元臣 , 归田终老之理?”
【爱历史】清高宗为何下令抄检张廷玉在京住宅
文章图片
爱新觉罗·弘历
再能干之人 , 也有干不动的时候 。 照常理来说 , 年近八十告老还乡 , 并非不敬之举 。 但在
清高宗
看来 , 不论享有多高荣耀的老臣 , 毕竟仍是奴才 , 只可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 , 不能以年老体衰为由 , 行不肯尽忠之实 。
“不明智”的张廷玉 , 仍“情词恳款 , 至于泪下”地极力陈奏 , 绝不肯罢休 , 这就让
清高宗
非常之不悦和心生反感了 。
这一年 ,
清高宗
本就极不爽快——先是皇后富察氏病逝 , 他痛失爱妻;接着又是大臣辱命 , 兵败金川 。
清高宗
大开杀戒 , 对张廷玉也毫没客气 。
当年七月 , 生员樊显科考场自刎 。 大学士兼浙江学政陈其凝疑有以权谋私之嫌 。
清高宗
命都察院会同浙江巡抚侦讯查明同时 , 因陈其凝是张廷玉举荐之员 , 便当这一干大员之面 , 斥责张廷玉与陈其凝“师生契密 , 人所共知” , 拉开了整治张廷玉的序幕 。
九月 ,
清高宗
以《御制诗集》“讹误甚多”为由 , 命将总裁官张廷玉与梁诗正、汪由敦等人交部议处 。
冬至日 , 他又以翰林院撰拟皇后祭文中用了“泉台”二字 , 说此二字只能用于常人 , 岂可用于皇后 , 责斥掌管翰林院的大学士张廷玉以及阿克敏、德通、文保等人“草率塞责” , 着罚俸一年 。
【爱历史】清高宗为何下令抄检张廷玉在京住宅
文章图片
张廷玉
十一月 ,
清高宗
又挑剔张廷玉、陈大受、汪由敦等人拟写的谕旨中 , 故意抑满扬汉 , 张廷玉、来保、陈世倌、史贻直、陈大受等五名汉官 , 被交部议处 。 他多次降旨训斥汉官 , 每次都少不了张廷玉 。
在这种情势下 , 张廷玉竟然继续请辞 , 只想一走了之 。
于是 , 清高宗

乾隆
十四年(1949年)正月再颁上谕说:张廷玉“生长京邸 , 子孙绕膝 , 原不必以林泉为乐” , 你“城内郊外 , 皆有赐第 , 可随意安居 , 从容几杖 , 颐养天和 。 ”还附诗一首 , 一方面告诫张廷玉为臣的天职 , 另一方面提醒他“应知劝” 。
无奈 , 张廷玉就是“不知劝” 。
乾隆十四年(1949年)
十一月 , 大概
清高宗
是看张廷玉确实过于老态龙钟 , 便派人到其府邸 , 告诉他由其自行决定去留 。 这或许是体现龙恩 , 但更多的可能还是试探加贬低 。
张廷玉见
清高宗
松口 , 心中稍安 。 但听说史贻直进言皇帝 , 说他无功无德 , 不应配享太庙 , 就又进宫 , 请求皇上别改变
清世宗
遗命 , “免冠呜咽 , 请一辞以为券” 。
【爱历史】清高宗为何下令抄检张廷玉在京住宅
文章图片
张廷玉
这一“乞荣”之举 , 似乎是对
清高宗
的极不信任 , 让他异常愤怒 , 于是大光其火 。 最终
清高宗
逼着张廷玉说出了自己不配进太庙的“口供” , 随后以大学士九卿的名义 , 修改了清世宗遗诏 , 罢免了张廷玉身后配享太庙的资格 。
总之 , 前前后后 , 有
清高宗
的猜疑和嫌弃 , 也有张廷玉自身的失误 , 如皇帝降恩 , 他自己不去面谢龙主而只让儿子去、皇长子定安王永璜离世刚过初祭他便急着离京等等 。
等等原因叠加 , 就有了抄检张廷玉在京住宅一幕 。
乾隆二十年(1755年)三月 , 张廷玉病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