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故事】明朝的士大夫那么有风骨,为何国破后那么多人选择降清?( 二 )


比如清军到太仓时 , “民香花迎之” , 而苏州的百姓也表现出对清军的欢迎 , 他们推荐了代表拿着黄旗线香到清军大营纳款 , 以示臣服 。
江南百姓喜迎清军入城时 , 清军确也做到了军纪严格 , 特别是当清军攻下明朝旧都南京后 , 还专门传示百姓“不杀人 , 不剃头 , 照常乐业” 。
如此“友好”的清军 , 也换来了南京民众兴奋地在自家大门上挥毫写下“风调雨顺 , 国泰民安” 。
可惜 , 江南百姓和明朝的士大夫们不知道 , 他们心目中的“仁义之师” , 即将撕下和善的伪装 , 露出可怕的本来面貌 。
1645年6月15日 , 多尔衮眼看大局已定 , 不顾此前友善的承诺 , 悍然颁布严厉的“剃发令” , 要求全国官民 , 京城内外限十日 , 直隶及各省地方以布文到日亦限十日 , 全部剃发 。
仅仅一个月后 , 可怕的“易服令”也带着狞笑而来 , 那上面明晃晃写着:官民既已剃发 , 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 。
【历史故事】明朝的士大夫那么有风骨,为何国破后那么多人选择降清?
文章图片
一时间 , 天下大哗 。 汉人们高呼着“宁为束发鬼 , 不作剃头人” , 与满清展开殊死搏斗 。 扬州三屠、嘉定十日等惨案接连上演 , 那些投降清军的明朝士大夫 , 也随着满汉关系恶化风评大变 , 成了百姓眼中毫无骨气的变节小人 。
但此时明朝士大夫们已然无法回头了 。 南明小朝廷如泥菩萨过河 , 天下大半江山落入清军之手 , 士大夫们无处可去 , 唯有自尽与留在清廷两条路而已 。
降清已经是降了 , 不管士大夫们是真没看破多尔衮的伪装也好 , 借机苟图衣食也罢 , 这名声都是同样的臭大街 , 纵使立时自尽 , 也是洗不白了 。
正因如此 , 明朝士大夫们只能一条路走到黑 , 继续顶着个“贰臣”的臭名声在清廷混口饭吃 , 至于气节风骨云云 , 那应该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了 , 久到士大夫们早已忘了它 。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参考资料:《明史》、《野史无文.卷三》、《略述多尔衮进京后的招降安抚与京城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