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迹于朋友圈的人,慢慢会缺失一种能力
文章图片
热衷于朋友圈的人 , 生活中往往缺乏关注
或者说 , 得不到想要的关注 。
他们发一些自认为能引起注意的内容 , 目的当然不是分享 。 是希望借助滤镜 , 获得他人对自我形象美化后的认可 。
他们是朋友圈的常客 , 更希望成为朋友圈的主角 。
在其中收获现实中没有的追捧 , 簇拥 , 以填补生活的无力 , 内心的空虚 , 与情感的失落 。
他们的朋友圈 , 不是日常的分享 , 而是一些精致的照片 , 或一段走心的文字 。 照片的对象是他们自己 , 文字叙述的 , 是时而掩饰不住的心情 。
文章图片
这样发朋友圈的人 , 底色是孤单
成年后 , 很多人的性情呈现两极分化 。
【混迹于朋友圈的人,慢慢会缺失一种能力】柔如水 , 或硬如铁 。
前者看似包容一切 , 亲和温暖 , 实则处处都是穿不透的铁网 , 直抵喉咙的软刀 。
后者总拒人于千里之外 , 尖锐冷硬 , 其实每一个连接处都有缝隙 , 藏着期待的眼神 。
如同深夜一位朋友更新的一条朋友圈 ,
很多人都以为我过得很热闹 , 生活丰富有格调 。
没有人知道 , 我只是在努力修饰孤单 。
这条朋友圈发布后四五个小时 , 没收到任何人的评论 。 之后再点开后 , 发现已被删除 。
文章图片
询问才知 , 她是真的失落了 。
因为 , 平时她每天发六七条动态 , 每一条都能收到期待的反响 。 而这一次 , 难得的真情流露 , 气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沉默 。
如此大的差异 , 大概是她之前每次表达情绪 , 都更为委婉 。 以一些自己的照片 , 或用自己制作的视频为引子 , 勾起他人回应的兴趣 。
现实中 , 像她这样发朋友圈的人 , 我们很容易被其表面的伪装欺骗 。
多数时候 , 他们亮相在朋友圈 , 都是光鲜亮丽 , 开朗热情 , 乐观积极的模样 。 几乎每一条 , 都有较大的热度 。
每一条回复 , 他们都显得很认真 , 很用心 。 几乎是有赞必回 , 有问必答 。
文章图片
朋友圈里 , 孤单才是主角
朋友圈 , 理论上是生活的衍生品 。
它基于每个人的生活实际 , 建立在不同情感的诉求之上 。
那么 , 一个人在怎样的状态下 , 才会抛开生活 , 将诉求放到衍生品这个层面 。
曾写过的一句话 , 能够很好地回答 。
当眼前的生活不能满足 , 自我无法调解 , 死马当活马医 , 便成为良方 。
在朋友圈活跃的人 , 大多带着倾诉的目标而来 。
有的人不会直说 , 选择半遮半掩 , 借物感怀 。 抑或反话正说 , 用热闹繁华 , 点缀呼之欲出的孤单 。
文章图片
混迹于朋友圈的人 , 慢慢会缺失一种能力
当刷到新奇美好的内容时 , 会很乐于互动 , 进行一定愉快的交流 。
可若碰到难得走心的内容 , 就会像那位平日里总在发自拍 , 录美好生活视频的姑娘一样 , 一些人就会忽然失去反应的能力 。
因为 , 心里藏着故事 , 不安烦闷的人 , 并没有足够安抚他人的能量 。
有时候 , 他们是容易被情绪传染的一类人 。
看到他人平日面具下的真实 , 会瞬间唤醒自己 , 意识到正在面对的艰难 。
此时 , 选择沉默地回避 , 是他们在自己与这段关系中 , 尚有余力保持的平衡 。
或许 , 我们中的很多人 , 又何尝不曾步入他们的阵列 。
渴望在朋友圈里疗伤 , 却喜欢遮遮掩掩;希望得到他人的安慰 , 却不擅长给予抚慰 。 期待被美好治愈 , 在晦暗面前 , 又手无缚鸡之力 。
文章图片
朋友圈 , 不是一个适合寄放各种希望的地方 。
随着成长 , 我们需要将存放其中的自己 , 慢慢取出 。 与现实中的自己 , 一点点融合 。
如此 , 再面对朋友圈内外的风雨时 , 便不会单薄 。
- 不同的生活方式酿成不同的结局,其中的区别就在于读书
- 对于每一段关系而言,在开端之初,都有一股热血
- 任何人的成功,都是源自于自律的思考、觉醒和行动
- 遇到合适的感情后,不能完全沉浸于自认为舒适的模式里
- 农村传统习俗里,女人不能上桌吃饭,尤其是嫁过来的媳妇
- 真正的自由,不是来源于外物,而是发自于内心的
- 守旧固然没错,但于这漫长的人生而言也毫无益处
- 大部分婆媳关系不好,问题就在于前面十年看婆
- 生而自由,却时常牵绊于世俗
- 男人遇到良缘,就要把握,对于真心爱你的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