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出带刺的花

作者:黎荔
开出带刺的花
文章图片
开出带刺的花】我最喜欢的现代中国散文集 , 无过于鲁迅的《野草》 , 低沉阴郁 , 桀骜不驯 , 是鲁迅真实的灵魂袒露 。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 , 熔岩喷出而横流 , 无边的旷野上 , 凛冽的天宇下 , 鲁迅以这一丛萧森野草 , 在明与暗 , 生与死 , 过去与未来之际 , 献于友与仇 , 人与兽 , 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 这是一本让人感到烫人和刺痛的散文集 , 生于腐朽的野草 , 孤独的雪 , 断裂的盾 , 围墙的缺口 , 漫天无花的蔷薇 , 带刺的红玫瑰 , 暴风雨中荒海的波涛……鲁迅以他不可模仿的艺术才华 , 将自己微妙的感觉、情绪 , 难以言传的心理、意识 , 复杂万端的心态与情感 , 愤激与焦躁 , 感伤和痛苦 , 苦闷与彷徨 , 探索与追求 , 全部溶入这丛与黑暗搏斗的野草之中 。 《野草》是鲁迅在一种决绝的寻找过程中不断地证实自己 , 进而超越自己 , 实现自我融合的产物 , 然而整个过程如同炼狱一般痛苦 , 是在无路之处走出路来的反抗 。
作为心灵炼狱的熔铸 , 《野草》是鲁迅对怀疑精神的最好诠释 。 正是鲁迅 , 让我领悟到 , 艺术一定是独立的 , 文学须是个性的 , 不管何种“文调” , 无论是硬邦邦抨击时政的 , 还是抒情感怀、触景生情的 , 真正的文学艺术 , 都应该作为灵魂的避难所或精神的栖息地而存在 。 那是“虽千万人 , 吾往矣”” , 那是“苏世独立 , 横而不流” , 就像一株深秋落尽了叶子的枣树 , 凋零得一无所有的 , 却仍然以最直最长的枝干 , 默默地铁似的直刺着奇怪而高的天空 。 霜风呼呼的吹着 , 钩棘冷冷地举着 , 一意孤行地直立着 , 不管各式各样蛊惑的眼睛怎样眨着 。
开出带刺的花
文章图片
鲁迅晚年在枕边放一幅木刻画 , 小得和纸烟包里的商标差不多 。 画面上 , 一个诗人手捏诗卷在朗诵 , 地面盛开着红玫瑰花;远方 。 一个穿大长裙子飞散长发的女人在大风中跑 。 鲁迅常常拿出这幅画自赏 。 我想 , 这是后期生命力已趋衰弱的鲁迅 , 试图从这幅小画中汲取力量 , 一簇簇带刺的红玫瑰 , 人在狂野的风中不羁疾跑 , 都是鲁迅曾拥有过的桀骜不驯的生命形态 。
鲁迅也是人 , 既然是人 , 就和生老病死脱不掉干系 , 他有情绪 , 反而更加富有血肉 , 更加真实 。 《野草》是一部相对真实地揭示鲁迅个人存在的作品 , 多多少少揭示了鲁迅个人的真实生命状态和真实话语的存在 。 作为鲁迅内向面“发生了根本动摇、破碎时的通体剧烈的创痛”之作 , 《野草》的字里行间 , 蕴藏着幽暗的闪光和奇异的线条 , 时而流动 , 时而停顿 , 阅读的感觉如在泥浆中行走般艰难 , 却每一步都让人沦肌浃髓 。
开出带刺的花
文章图片
就像鲁迅当年病榻前看那幅小画一样 , 当我自感到生命力薄弱的时候(必须容许我有恍惚的时候) , 我就会读一读《野草》 。 大半个世纪过去了 , 还能触碰到那一身铮铮铁鸣的骨架 , 以及 , 骨髓里的 , 带刺的孤独 。 好像还能依稀看到 , 一尊石样的侧影立在窗前 , 指间的纸烟已烧得萎靡 , 半死不活的青雾 , 被几阵削木锉似的夜风戳散;远处的隐约灯火 , 在呜咽的夜雨中一盏盏熄灭 。 即使把这根不安的刺 , 用盐腌 , 用火烤 , 切时间一样切成块状 , 割历史一样割成章节 , 扔入深渊 , 投入黑洞 , 那根刺还是直挺挺地扎着 。
今夜 , 窗外满是如银的月色 , 离天明还很辽远似的 。 于一刹那间照见过往的一切 , 又于一刹那间将一切并入当下 。 千般情愫 , 万般思绪 , 只堪在月光中 , 触摸文字的棱角 , 开出带刺的花 。 花上有费解的字 , 蕊中有淡淡的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