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可夫斯基90岁了 让我们重新理解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镜子》
文章图片
《安德烈·卢布廖夫》
文章图片
《牺牲》
◎黑择明
今年是安德烈·塔可夫斯基(1932.4.4-1986.12.28)诞辰90周年 , 这位电影圣徒一生仅留下7部长片、1部短片 , 却拓展了电影的诗意、梦幻、神性的边界 , 为后世创作者留下丰厚的精神遗产 , 成为电影史上一座至高无上的丰碑 。 中国电影资料馆将在4月推出塔可夫斯基的纪念展 , 放映他的5部长片和1部短片 。 在这个春天 , 让我们与塔可夫斯基相遇 。
1
春天 , 特别是4月的前几天 , 我总会重温塔可夫斯基的某部电影 。 一方面是因为电影资源的不断更新换代 , 如今几乎在家就可以实现大银幕的放映效果;另一方面则出于私心 , 因为我和老塔是同一个星座 , 而且“坐标”极为接近 。 这听起来似乎有点儿玄学 , 但是从我们日常生活的维度去理解塔可夫斯基反而有些困难 。 他的父亲 , 大诗人阿尔谢尼·塔可夫斯基一生都保持着对星际、星表、星象 , 对浩瀚宇宙的强烈向往 。 这事儿得这么理解:《约翰福音》第一句就是“太初有道” 。 “道” , 指的并不是别的 , 正是“圣言” 。 而诗人就是将自己的诗歌创作视为“圣言”之传达 。
或许咱们对这种观念不置可否 , 但是古老的中世纪诗歌观念即如此 , 而且对于他们的文化语境来说 , 这是理所当然的 。 这种艺术创作的理念丝毫不差地遗传到他儿子身上 。 塔可夫斯基最后一部杰作《牺牲》中 , 主人公亚历山大最重要的就是将“太初有道”传给儿子……对于咱们来说 , 这是不是会有点文化隔膜?可是 , 塔可夫斯基在中国如此受欢迎 , 这是一个奇迹 。
今年是塔可夫斯基诞辰90周年 , 这几天又看了一遍《乡愁》 。 一个全新的感受出现了:以前看这部电影总有点看“雾中风景”的感觉 , 这一次却清晰起来 , 了了分明 , 所有以前那些似是而非的疑问都不再成为问题 。 这并非因为画质得到提升 , 而是一个伟大艺术家的作品必然具有重复观看性 , 在生命的不同阶段去观看会得到不同的体悟 。 这一遍观看让我理解到一件事情 , 那就是塔可夫斯基必然要去欧洲拍片 , 尽管他知道这可能会带来苏联和西方双重的误解甚至责难 , 即便他有一个不错的意大利制片人 。 而这种必然性是由塔可夫斯基电影的文化品格决定的 。
那么 , 这种“文化品格”究竟为何物?这需要我们去试着理解俄罗斯文化的独特价值 , 并且我们只能从文化层面理解 。
在大众意识中 , 西方始终对其有“野蛮”的刻板印象(不要说上世纪初佳吉列夫、斯特拉文斯基的那个年代 , 看看今天西方电影里的俄罗斯人形象就一目了然);在咱们这里也被贴上了“战斗民族”的标签 。 然而 , 从本质上来说 , 俄罗斯文化的价值恰恰在于它是一种具有普世回应能力以及具有“全人类性”的文化 。
为什么呢?俄罗斯历史上就自然承接了古斯堪的纳维亚、拜占庭文化 , 也深受欧洲启蒙主义以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 并且在吸收了欧罗巴文明的精华后 , 又能够做到反哺欧洲文明 , 提供新的哲学、精神、美学价值 , 输出了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等一批优秀的作家、思想家 , 让欧洲文化在十九世纪末达到了最高峰 。 至此 , 俄罗斯在文化属性上已经是欧罗巴的重要一员 , 但是欧洲并不这样去接纳俄罗斯 。
于是 , 面对欧洲的屈辱感带来了关于“俄罗斯使命”“俄罗斯道路”的思考 。 有时候它被思考为作为拯救欧洲免于物质主义、虚无主义之危机的“莫斯科-第三罗马”之路 , 它毕竟确认了俄罗斯文化与古希腊-罗马以及亚伯拉罕文化的直接关系 , 虽然这个思路在历史上不止一次被权力和政客用于地缘政治的目的 。 但是 , 就像大思想家利哈乔夫所说的那样 , 俄罗斯并没有某种方面的“特殊使命”……俄罗斯文化主要是一种带有俄罗斯特点的欧洲文化 。
如何去认识这个俄罗斯特点才是重要的 。 就像《启示录》中的那句话:“你既如温水 , 也不冷也不热 , 所以我必从我口中把你吐出去 。 ”
俄罗斯人最受不了的就是磨磨唧唧 , 不痛快(同时它的另一面就是惊人的轻信) 。 这种特点恰恰就是西方无法用理性去理解的 , 这也是为什么欧美对塔可夫斯基的接受总是很有限的原因 。
俄罗斯知识分子都会思考俄罗斯与西方的问题 , 实际上今天来看就是俄罗斯与全人类的问题 。 塔可夫斯基在《镜子》中借小男孩伊格纳特朗读普希金致恰达耶夫书信的桥段 , 表达了对“俄罗斯道路”的俄罗斯知识分子式的思考 。 我们显然可以看到 , 它并不指向任何地缘政治意义的“使命” 。 这部影片不仅表达了对导演父母一辈苦难的理解 , 还将其升华为对全人类苦难的深刻同情 。 这是俄罗斯文化的一大特点:它包括了对欧洲文化精神价值的捍卫——人的个性化和精神自由的原则 。 所以我们才看到 , 历史上真正的俄罗斯知识分子总是站在强制、强迫、强权的对立面 , 他们手无寸铁地捍卫人的自由 , 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 但就像利哈乔夫说的那样 , 他们经受住了考验 , 这需要非常坚强的性格和坚定的信念 。
2
塔可夫斯基同样是非常坚强、甚至就捍卫人性的方面来说也是强硬的人 , 但是他电影的“全人类性”的思考超越了他的时代 , 不仅超越了苏联同行 , 也超越了西方同行 , 它来自俄罗斯精神文化的深处 。
在《雕刻时光》中 , 塔可夫斯基将艺术定义为“对理想的渴求” 。 这里的“理想” , 是根本无法对等翻译的 。 就像本文开头所说 , 神的话语完成了创世的行为 , 从词源学意义来看 , 作为创世者的神也就是诗人/艺术家的神 , 这意味着“创世纪”的世界结构与人的思想结构的同构性 。 所谓“美” , 就是“圣言”的追求 , 就是恢复原罪之前的世界 , 回到人类的本原 。 这就是阿尔谢尼·塔可夫斯基所说的“我梦想让诗歌回归本原”的实际含义 。 这里的“美”不是世俗层面的那个意思 , 没有真和善在其中 , 根本无所谓“美” 。 创造这种美 , 就是对本原的回归 。
【塔可夫斯基90岁了 让我们重新理解他】在这个向度上 , 安德烈·塔可夫斯基有两个实际的对标人物:一个是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 , 另一个是巴洛克时期的巴赫 。 他们就是这种艺术理想高度的代表 , 他们的作品都呈现出一种对位法式的、内在完整的、和谐的结构 。 和谁“对位”?当然是“圣言” 。 这种和谐是最高意义上的和谐 。 这就是为什么达·芬奇的画和巴赫的音乐在塔可夫斯基电影中出现频率那么高的原因 , 而且经常是叠加的“配套服用” 。
- 威尔史密斯发文道歉!称自己行为不可原谅,专门致歉被打主持人
- 李亚鹏海哈金喜结婚照曝光,女方定制可传承嫁衣,疑暗示宝宝性别
- 汪小菲忍无可忍后,张兰怒赞:大S教育不好孩子,欲把孙子要回来
- 《如懿传》为什么如懿一开始好好的可是突然间就会得绝症?
- 汪小菲终于忍无可忍!和小姨子互怼,一度冲上热搜
- 《心居》:冯晓琴真可怜还是装心机?顾磊下线、表白富二代太精明
- 隐瞒了近40年,撒贝宁妹妹近照流出,网友:撒贝宁可能不是亲生的
- 奥斯卡颁奖典礼来了,威尔怒骂主持人,妮可?基德曼吓呆了
- 肖战大爆后再次二爆!在黑暗中,走了一条无可复制的路
- 杨幂层次感穿搭yyds,春天来了,小幂的羊毛卷发真的可爱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