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出《人世间》的他,还瞒着我们多少事?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梁晓声
他们是沉默的、孤独的、不被关注的 , 但他们不应该被遗忘 。
开年大戏《人世间》完结了 , 三代人的人生浩浩荡荡呼啸而过 , 留下的是长长一串说不清道不明的情绪 。
追剧大军中有一位特殊的老人 , 每逢更新他都会准时守在电视机前 , 比任何人都迫切 , 尽管他对每个人物的命运都了如指掌 。
他就是《人世间》的作者梁晓声 , 周家老老小小的故事 , 大多都是他一家人的经历 , 每一帧画面闪过 , 记忆就在眼前变得鲜活 。
文章图片
唯一让他无法直视的 , 就是秉昆在法庭上的那一幕 , 在那场戏中他第一次入镜客串 , 饰演一位法官 。
眼尖的观众纷纷发弹幕捧场:
但你们不知道梁老的难 , 他太难接受自己以一副苍老的样子出现在大家面前 , 「这真是一场灾难」 。
客串这个角色 , 梁老说自己完全就是被「绑架」了 。
有一次他去剧组探班 , 刚好第二天要拍这场戏 , 导演李路对法官的形象不满意 , 闷闷不乐地吃着饺子 , 眼神瞟到旁边的梁晓声时忽然放了光:「要不梁老师试试?」
梁晓声吓一跳 , 断然说这绝对不考虑 。
李路点点头 , 吞下了最后一只饺子 , 起身给了他一份台词后转头就走 , 临了还特意嘱咐副导演:
虽然跟这一行打交道了二十多年 , 但梁晓声还是懵了 , 紧张了一整晚没睡着 。
文章图片
第二天他被架上了「法庭」 , 看到秉昆垂头丧气 , 一脸愁苦的样子 , 梁晓声瞬间红了眼眶 。 盯着屏幕的李路叹了口气 , 法官都这么感性了?
作为全剧最特别的彩蛋 , 只要演得别太离谱 , 观众都会被惊喜到 , 但梁老非要较真--他这一辈子啊 , 就是一部《人世间》 。
01
《人世间》的故事是从一辆开往远方的绿皮车开始的 , 梁晓声的故事 , 我们也从这里开始 。
文章图片
6岁那年 , 梁父响应国家号召 , 去大西南当了一位建筑工人 , 每隔两三年 , 家人才得以短暂地团聚一次 。 从大西南的深山到哈尔滨 , 需辗转五六天 , 那是父亲独自一人的万里长征 。 在梁晓声的记忆中 , 父亲的印象少之又少 , 童年里最刻骨铭心的就是母亲的辛劳和无力摆脱的贫穷 。 家里共5个孩子 , 梁晓声上面有一个哥哥 , 下面有两个弟弟 , 一个妹妹 , 一家人住在哈尔滨最脏乱差的板房区 , 胡同里总是阴暗的 , 仿佛「烟鬼的黑牙缝」 。
文章图片
父亲每个月工资64元 , 40元寄回家 , 自己留十几元生活 , 余下的攒着作路费 。 回不来的年头里 , 他总会让工友带点口信 , 工友心疼地跟母亲透露:父亲每月寄来的钱 , 都是梁晓声去邮局取 , 看着那些小心翼翼包裹起来的毛票 , 他心里一阵阵难受 。 但即便如此 , 这些钱还是不够一家人生活 , 母亲除了照顾老小 , 还得四处央求打零工的机会 , 多是些脏活累活 , 每个月能勉强挣得20来块 , 这是家里的救命钱 。 那时候梁晓声就暗下决心 , 初中毕业后 , 但凡能有份工作 , 一定不读书了 , 为父母分担养家的重任才最要紧 。
02
在自传体散文《似梦人生》中 , 梁晓声曾说自己的父母皆目不识丁之人 , 「成文成系统的家风家训 , 是无从谈起的」 , 但父母始终都是自己最崇敬的偶像 。 再艰难的日子里 , 父亲从不会唉声叹气 , 他说这是一个人最基本的出息 。 而母亲总是对哥哥说:哥哥很争气 , 一直都是学校的尖子生 , 是公认的能考上清华北大的好料子 。 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 , 哥哥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学习上 , 母亲总是早出晚归 , 年纪尚小的梁晓声自然扛起了照顾弟妹和做家务的重担 。
文章图片
小学二三年级时 , 他的手就已经皴皴的 , 怎么都洗不干净 。 有时候作业顾不上写 , 有时候唯一一件能穿出去的衣服脏兮兮 , 有时候担心弟弟妹妹 , 上学对他来说总是件很仓皇的事情 。 害怕老师的批评 , 同学的嘲笑 , 他开始逃学 , 最多的时候连续一个星期都不敢去学校 , 哥哥知道后生气极了 , 总是拿最严厉的话谴责他 , 跟处处受表扬的哥哥相比 , 梁晓声觉得自己承担了那么多却不被理解 , 对于哥哥 , 他心里是有些怨恨的 。
文章图片
因为家里贫穷 , 三年级开始梁晓声就是班上的特困生 , 学校减免了他的学费 , 初一时 , 他享受着每个月7角钱的助学金 , 但这总让他活得很累 , 他不知道自己究竟要怎样表现 , 才算配得上这样的待遇 。 哥哥高考那年 , 父亲回来了 , 两腮瘦到塌陷 , 明显衰老了很多 , 那是头一次父亲服软了:「我快干不动了 , 孩子们一个个全都上学了 , 花销比以前大多了 , 我的工资却十几年来一分钱没涨 , 往后怎么办呢?」大家都明白父亲的意思 , 那天之后哥哥停止了高考的复习 , 去菜市场卖菜 , 有天他把自己一整天的收入两角几分钱 , 交给母亲 , 哭了 。 梁晓声知道 , 这也是他未来的必经之路 。 但哥哥还是圆了自己的大学梦 , 在放弃了几所保送的好大学后 , 他考上了唐山铁道学院 , 那是母亲的愿望 , 她认为如果哥哥以后成为了铁道工程师 , 一家人就会住上漂亮的铁路员工房 。 1962年 , 哈尔滨的底层人家能出一名大学生 , 那该多轰动啊 , 梁晓声发誓自己也要好好学习 , 那个学期 , 他几科考下来平均九十多分 , 全家人都在盼着过上好日子 。 一年之后 , 哥哥学校发来的一张电报断了家人所有的梦想:
文章图片
家里围满了人 , 大家都在研究「精神病」跟「疯了」是不是一个意思 。 第二天 , 正在上课的梁晓声被老师喊到了教研室 , 他看到了傻兮兮的哥哥和护送他的两位老师 , 哥哥已经不认识回家的路了 , 唯独记得学校 。 哥哥终日喃喃自语 , 一家人挤在15平米的破屋子里 , 晚上挤在同一个炕上 , 那喋喋不休让全家人脑仁子疼到裂开 , 后来他们也相继服用起了安眠药 。 两个月后 , 精神病院来了几个穿白大褂的男人 , 把哥哥强行推上了车 , 他害怕极了 , 不知道会去哪里 , 也不知道那里有什么 。 哥哥被护送回来的那天 , 梁晓声牵着他往家走 , 哥哥一路上不停地问:「家里还有人吗?父亲是不是已经饿死在大西北了?母亲是不是疯了?弟弟妹妹们是不是成了街头孤儿?」
03
1968年 , 「上山下乡」运动开始了 , 高中刚毕业的梁晓声毫不犹豫地第一批就报了名 , 去基层连队抬木头 。 兵团条件很差 , 工作很苦 , 但每个月能挣四十多元啊 , 拼了命都无怨无悔 。 哥哥的住院费每个月要八十几元 , 不吃不喝也断然是不够的 , 他只能在兵团尽力表现 , 能获得些重用总是好的 , 思来想去 , 他觉得自己唯一比较拿手的就是写作 。 受哥哥的影响 , 梁晓声中学时代读了不少书:《牛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与黑》、《红字》...在兵团里 , 这算是顶呱呱的人才了 。 演讲稿、批判稿、甚至是小伙伴们的检查 , 他的文笔从没让大家失望过 。
文章图片
兵团总部每两年会举办一次文学创作学习班 , 优秀的作品会被编辑到集子里 , 梁晓声的一篇短篇小说《向导》也被收录在内 , 正是这篇创作 , 改变了他的命运 。 1974年 , 复旦大学在黑龙江招生 , 中文系创作专业总共就两个名额 , 招生办的老师翻阅了所有的作品后 , 对这篇《向导》产生了兴趣 , 在「环保」这个词还没出来的时候 , 这部作品就表达出了批判滥砍滥伐现象的思想 。 老师决定要见一见这位叫梁晓声的青年 , 从佳木斯到哈尔滨再到黑河 , 辗转到他们所在的兵团时 , 已经是第四天上午 , 此时梁晓声正在扛大木 , 团部通知他去招待所 。 眼前那个风尘仆仆的人 , 自称是复旦大学的招生老师 , 梁晓声没觉得有什么惊喜 , 负担?什么负担?当时作为一名北方的青年 , 对南方有什么样的大学 , 是知之甚少 , 也不太会有什么兴趣的 , 唯一让梁晓声开心的是 , 这人竟然跟他谈文学 , 还挺有水平 。 他们聊了近一个半小时 , 梁晓声对当时的文艺现象大放厥词 , 狠狠吐槽了一番 。 老师从包里拿出一本革命文学样板书《牛田洋》 , 问他看过没有 , 有什么想法 。
文章图片
梁晓声也没客气 , 直接来了句:老师愣在原地 , 临走之前小心嘱咐他:「这些话不要再对别人说了 , 否则会对你不利 。 」好多年后想起这句话时 , 梁晓声依然冒冷汗 , 但凡这位老师有一点点「左」的思想 , 在团里留下一句「这个青年的思想有问题」的话 , 别说复旦大学 , 以后的日子能不能过都是个问题 。 后来这位老师的确去找了团里的领导 , 当面表达了他的态度:如果复旦大学决定招收该名知青 , 那么名额不可以被替换 。
04
很多8090后大概都很熟悉刘欢演唱的一首歌:这首《心中的太阳》就是根据梁晓声的小说《雪城》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的主题曲 。 1977年 , 毕业后的梁晓声被分配到了北京电影制片厂当文学编辑 , 正式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 在一间11平米的宿舍里 , 他一住就是12年 , 写就了《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作品 , 大多都是知青题材 , 梁晓声也成为了知青文学的代表 。
文章图片
90年代之后 , 人们顺着潮流的方向飞奔 , 不再沉迷于旧日情怀 , 知青文学渐渐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 很多同时代的作家开始转型 , 梁晓声也一样 , 他写起了批判性的文章 。 无论是纪实的 , 还是虚构的 , 他的作品总是为弱者发声:虽在大众眼里 , 梁晓声早已功成名就 , 但他丝毫没有患上「优越感」 , 事实上 , 他的愁苦依然是具体的、迫切的 。 早在刚参加工作时 , 他每个月的工资49元 , 20元寄给父母养弟弟妹妹;大哥的医药费是无底洞;父母身体不好 , 他把二老接到北京来照顾...庞大的开支全靠梁晓声写小说挣稿费 , 时多时少 , 拍电视剧《年轮》时 , 对方只给了他一台彩电 , 虽是稀罕物件 , 但不能吃不能穿 。 为了将这个家撑起来 , 他曾打算将独身主义进行到底 , 后来弟弟妹妹相继成家 , 在父母的一再催促下 , 他才有了自己的小家庭 。
文章图片
受90年代下岗潮的冲击 , 弟弟妹妹们全都失业 , 几个孩子要读书 , 几个家庭要生活 , 梁晓声全都承担了下来 。 长期的熬夜写作 , 肝病、胃病、心脏病也早早找上了门 , 虽后来的稿费逐渐提高 , 但生活的忧患总是接踵而至 , 那么多的债窟窿堵也堵不过来 。 直至今日 , 梁晓声都保持着最简单的生活 , 平价朴素的穿着 , 蔬菜、稀饭、疙瘩汤就是一日三餐 , 鲜少有社交 。 用今天的价值观来看 , 这也活得太累了 , 但这也是那一代人普遍的担当 。 那种对父母的体恤 , 对兄弟姐妹的关照 , 对弱者的同情 , 都是当下很多年轻人所不能体会的 。 「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对社会 , 人生本就是一堆责任而已」 , 梁晓声说 。
05
2010年 , 梁晓声打算写一部知青年代的长篇小说 。 在以往同类型的作品中 , 作者都是书写他们在这场轰轰烈烈的运动中的遭遇 , 但那些留在城里的年轻人 , 后来怎么样了?他们中的很多人虽是在体制内 , 但也只能勉强求生 , 做清洁工、当服务员、卖馄饨炸油条、或者像梁晓声的弟弟那样 , 在酱油厂干体力活 。
文章图片
当梁晓声说起自己的创作意图时 , 朋友连连摇头:「不要写那么长 , 最好写二三十万字 , 好定价、好销售 。 你写那么长的小说 , 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 , 谁买谁看?」但他说啥都得坚持:60岁那年 , 梁晓声开始了马拉松式的写作 , 每天早上削好一筒铅笔 , 铺开一沓400个字的稿纸 , 低头伏案十几个小时 。 刚开始 , 他连标点符号都会清清楚楚标在方格里 , 渐渐的颈椎病越来越严重 , 眼睛花了 , 手不听使唤了 , 字也没法写到格子里去了 , 常年的焦虑也让他头发脱落 , 越发「鬼剃头」 。
文章图片
写到最后一部时 , 梁晓声被检查出了胃癌 , 医生建议他做全部切除 , 防止扩散 , 从医院回来的途中 , 他吸了两支烟 , 决定保守治疗 , 一定要把小说写完 。 2017年底 , 小说出版 , 前前后后一共修改了3稿 , 皇皇115万字 。 故事的主人公周秉昆是以梁晓声的小弟弟为原型的 , 在电视剧后期制作时 , 梁晓声最大的愿望就是他能看到 , 可惜未能如愿 , 去年 , 小弟去世了 。 亲人的离去让一张张老照片成为了永远的念想 , 令梁晓声无比遗憾的是 , 他们一家人 , 连一张全家福都未曾拍过 。
文章图片
06
闲暇时间 , 梁晓声总会去精神病院看看哥哥 。 逢到天气晴朗 , 哥哥又精神正常时 , 老哥俩会去院子里的长椅上坐坐 。 他曾问哥哥:「你当年为什么非上大学不可?」哥哥说:他又问:「什么童话?」哥哥苦笑:「妈妈认为只有那样 , 才能改变咱们家的穷日子 , 我想努力实现那个童话 , 当年我曾下过一种决心 , 不看着你们几个弟弟妹妹都成家立业了 , 我自己是绝不会结婚的 。 」梁晓声呆望着哥哥 , 黯然无语 , 这悲喜交加的人生 , 竟不知从何说起 。
转发是最好的支持!
【写出《人世间》的他,还瞒着我们多少事?】无论您有多忙 , 请花1秒钟的时间把它放到你的圈子里!可能您的朋友就需要!谢谢!
- 举头三尺有神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有多善良,就有多大福报
- 报告|《地平线西之绝境》新补丁上线 超50个修复、改进项
- McVicker|数据挖掘发现4款V社未公布游戏 包括《半条命》续作
- 武神|《艾尔登法环》肌肉版女武神COS 看起来很不好惹
- FunPlus|FunPlus投资《太吾绘卷》开发商,占股25%
- 地图|运营近3个月后,《幻塔》拿出首张新地图,“走路”比开车还快?
- 平台|曝《FF:起源》将在PS发布会展出 有35GB试玩Demo
- 排位|《LOL》计划移除双排模式 仅保留单排和组排
- 动作类|2D肉鸽《祝你好死》Steam特别好评 美术顶但欠优化
- 模拟|战棋模拟RPG《魔界战记6》上架Steam 6月29日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