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之我】
作者:杜鹏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李丹阳、光明日报通讯员牟昊琨采访整理
我是杜鹏,一名无障碍体验员。我最常做的事,是关注公共场所中无障碍设施设置是否合理,如果发现问题就记录下来,并反馈给相关部门。身边的朋友都说我像是“无障碍界的城管”。
回想多年前,我20岁,还在读大学的我突发脊髓瘤,脊髓损伤造成高位截瘫。从发现症状、确诊病情、手术,再到坐上轮椅,仅仅用了一个月。这一个月,我失去了行走能力,下半身毫无知觉,任何距离的移动都需要靠轮椅来完成。当时,手术单是我自己签的字,因为不想让父母承受太多的痛苦。
从医院出来后,我被抬上了3楼的家。往后5年,我便再也没有下过楼,每天的视线范围不超过自己家的那间房子。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我自学了PS、PR、AE等软件,平时做一些相关的兼职。虽仍然和朋友通电话、发微信,却再没有与除家人之外的人面对面聊天。因为当时的我很害怕,不知道该说什么,不知道该怎样去重新面对生活。
2008年,是我获得新生的一年。当时北京举办奥运会,无障碍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轮椅出行越来越方便。我便开始试着走出家门,之后就像着了魔似的去坐地铁公交、参加公益组织的活动。轮椅出行,身高和视线虽然只有一米的高度,但我同样感受到了生命的精彩。也是在2008年,我下定决心,帮更多残障人士看到人生的风景和希望。
【 残疾人|专注无障碍,拥抱爱】后来,我专门去学习了成熟的经验、科学的康复方法,在北京市东城区残联的帮助下,我和几个小伙伴创办了北京第一家“希望之家”,帮助脊髓损伤伤友回归社会。
在此过程中,我发现,大家遇到的最大困难就是:生活重建后,因为无障碍设施不完善或不为人所知,很多坐轮椅的朋友无法出门。以出行为例:打车成本太高,公交无障碍设施还不够完善,开私家车需要别人陪同,最方便的其实就是坐地铁。尤其是奥运会后,地铁的无障碍环境改进了许多。设施有,很多人却不知道在哪儿、怎么走、如何求助。
于是我慢慢地走上了“科普无障碍之路”,在北京新起点公益基金会工作期间,我主要负责无障碍方面的工作,以及图文宣传资料的采集制作等。我和同事们采集制作了北京第一本公园无障碍手册、第一本地铁无障碍手册、第一本酒店无障碍手册,通过实地考察,为轮椅使用者提供实用的出行信息。
在考察与制作的过程中,我发现,无障碍设施不单单是让残疾人受益,老人、孕妇、推婴儿车的人以及搬运重物的人都有可能用到。比如说,每栋楼门前的坡道,残疾人坐轮椅需要,那些用小推车搬重物的快递小哥同样需要。所以,每个人都应该理解无障碍设施存在的意义,因为大家都是受益者。
今年,我依然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无障碍环境建设出一份绵薄之力。
《光明日报》( 2022年02月22日 12版)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 违禁品|《违禁品》曝出新情报:游戏将专注于车辆战斗
- 电影|名越稔洋称名越工作室不会做手游 将专注电影级叙事
- 埃洛伊|《地平线西之绝境》无障碍设置介绍 还有副驾驶系统
- 无障碍设计规范|不让智能化成为新的困境!今年底,广西80%以上的综合性医院要建成老年友善医疗机构
- 变化|白金工作室稻叶敦志:未来想专注于长期服务游戏
- Andrew|EA目前并不关注NFT CEO:先专注尽可能好的游戏体验
- 目标的达成,需要有能力专注于那些有助于实现愿景的高产能活动
- 长宁视障女孩马寅青:年营入百万的残疾人创业指导师!
- 开发|nDreams成立新工作室,将专注于开发3A VR游戏
-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写作路上,守住自己的心,专注地做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