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插图
患者5年生存率达93.6%,7万余名乳腺癌患者在这里“重生”,连续在国际乳腺癌大会展示中国成果……今天(2月17日),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发布了一份亮眼“成绩单”。
“乳腺癌是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疾病。面对我国数量庞大的乳腺癌人群,亟需具有国际前沿水准的诊治力量。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首席专家、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邵志敏教授表示,该中心成立20年,是乳腺癌多学科筚路蓝缕的20年,“我们逐渐从跟跑、并跑到领跑,给乳腺癌患者带来的是更精准的治疗和更高的生存率”。
【 重生|7万余名乳腺癌患者在此重生,“复旦肿瘤”20年探索让乳腺癌不再猖獗】
文章插图
2002年,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专科的基础上成立。这个集肿瘤外科、放射治疗、药物治疗、病理、影像诊断和基础医学等多个学科为一体的乳腺癌医疗与科研平台,20年来不断壮大,成为引领上海、全国乃至国际乳腺癌诊治的重要力量。
规模创新高
多学科模式提升患者疗效
乳腺癌又称“粉红杀手”,是危害女性生命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在上海等大型城市,乳腺癌连续20余年高居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榜首。
1952年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创始人之一李月云教授便在国内较早开展了乳腺癌治疗,在李月云、沈镇宙、邵志敏几代学科带头人的努力下,乳腺外科规模不断扩大,从最初的一个病房,一年400余台手术,扩大到两个院区、四个住院病房。2021年,乳腺外科门诊量逾29.6万人次,乳腺恶性肿瘤手术量达到8100余台,占上海市同类手术总和的40%以上,位居全国第一,处全球领先水平。在2021年这里突破8100例的手术量中,乳腺癌保乳手术近2800例,乳房重建手术近1500例,超50%的乳腺癌患者在术后能保留乳房外形,远高于2006年的10.8%。这些亮眼的数据无不体现着中心乳腺癌诊疗水平的进步。
文章插图
乳腺外科的不断发展带动了肿瘤医院乳腺癌多学科共同发展。该中心成立20年来,乳腺放疗团队的诊治量从最初的百余例扩大到2021年的近4400例,实现了两个院区、五台机器的高速运转。2021年,放疗科建立“一站式”放疗系统,30分钟内可实现传统需要两周才能完成的首次放疗流程。
乳腺肿瘤内科团队的门诊量也在2021年突破了7.8万人次,随着I期临床病房的设立,更多晚期难治性乳腺癌患者得以用上最新的“救命药”。
20年来,乳腺影像团队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已成为临床医生不可或缺的“千里眼”;2021年,影像团队还推出多项新技术,为逾5000人次提供了最新的精准影像服务。
乳腺病理团队也逐步建成国内最具影响力的乳腺病理中心之一,病理科连续11年位居《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榜首。2021年,该团队出具本院乳腺手术病理诊断报告逾27000份,提供乳腺病理会诊逾5200人次,前哨淋巴结术中细胞学诊断的符合率达96.18%,是病人和医生的“定心丸”。
2021年,乳腺多学科团队总门诊量逾40万,占肿瘤医院业务总量的比例超过1/3,成为亚洲最大的乳腺癌诊治、研究中心之一。
乳腺多学科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注重“质”“量”齐飞。该中心在全国率先成立了乳腺癌多学科综合诊治团队(MDT),为乳腺癌患者制定“一站式”精准诊疗方案。从2005年起,已为逾3000名疑难病例提供了个性化精准诊疗服务。近年,由邵志敏教授领衔的乳腺癌多学科门诊和由吴炅教授领衔的乳房重建多学科门诊在全国率先开诊,以实体化形式将乳腺癌多学科诊治模式端口前置。
根据中心发布数据,20年来,超过7万名乳腺癌患者在这里接受各类治疗。在2003-2017年间,每三年为一阶段,五个阶段的初诊乳腺癌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达到85.8%、92%、92.1%、92.9%和93.6%,10年总生存率更是达到83%。可以看出,15年间,中心初诊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呈现出明显增长趋势,总体疗效早已齐肩国际先进发达国家水平。
打破“最难治”
“复旦方案”立世界乳腺癌研究潮头
随着乳腺癌诊治进入分子靶向时代,医学家们根据乳腺癌细胞不同特征,将乳腺癌分为不同亚型,探索精准诊治策略。作为最早开展乳腺癌精准靶向治疗的单位之一,该中心在全国率先开展对不同阶段的乳腺癌采取个体化精准治疗策略。从跟跑国际方案,到探索适合中国人群的精准治疗方案,中心已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乳腺癌研究基地。
针对难治性乳腺癌的临床治疗研究,中心打出一套“连招组合拳”,开出三阴性乳腺癌辅助治疗的“白金方案”——单周密集应用化疗药物紫杉醇联合卡铂(“铂”俗称“白金”,“卡铂”是含铂化疗药),将该类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提升至86.5%,在全球首次成功证实含铂方案在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优势的临床研究;
联合卡培他滨辅助化疗的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国方案”,是中国乳腺癌辅助治疗研究领域首个刊登在JCO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临床研究,使三阴性乳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提升,有效降低复发风险41%;
针对复发转移性三阴性乳腺癌的一线治疗,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显著提升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显著降低31%的风险,研究登顶肿瘤学权威期刊Lancet Oncology,成为三阴性乳腺癌一线治疗的重要方案;
对于HER2阳性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治疗,中心开展研究证实两种肿瘤靶向药物曲妥珠单抗和帕妥珠单抗“强强联合”的双靶新辅助治疗方案,可提升乳腺癌疗效一倍以上,在乳腺癌研究领域发出双靶方案的“亚洲声音”。
从最初的学习、参与,到如今牵头多项临床试验,中心在临床研究领域数量、质量得到全面“飞跃”,2021年,共参加临床研究项目逾80项,同比增长超过30%。其中牵头项目超过60项,逾4400位乳腺癌患者顺利入组临床试验,加快了临床转化速度,推动新方案尽快在常规治疗中推广,给患者带来实实在在的获益。
文章插图
中心在不断提升临床研究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基础与转化研究体系的建立。历经数年摸索,逐渐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三阴性乳腺癌基础与转化研究之路。
2019年,中心历时五年攻关,邵志敏教授领衔团队成功绘制出目前世界上样本量最大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基因图谱,总结了这类乳腺癌的分子特征,在病理科等多学科的合作下,最终首次提出能够应用于临床诊疗的三阴性乳腺癌“复旦四分型”和精准诊疗策略。基于该研究,中心自主设计并实施了FUTURE临床试验,为临床难治性晚期乳腺癌患者带来新希望,将这些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从既往的不到10%提升到29%。该研究是国内首个针对三阴性乳腺癌分子亚型开展的个体化临床治疗临床试验,标志着我国肿瘤精准医学进入国际前沿水平。
2021年,中心在三阴性乳腺癌领域再获突破。针对FUTURE临床试验中最具潜力的免疫治疗亚型,中心将治疗策略推广至一线治疗,设计了FUTURE-C-Plus临床试验,该亚型患者的客观缓解率达至81.3%。研究受邀在国际顶级肿瘤学峰会——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发言,引领三阴性乳腺癌免疫治疗的新突破。
而针对FUTURE临床试验中疗效未达预期的治疗臂,中心继续“深挖”难治背后的“密码”,从代谢、蛋白等多个组学维度不断拓展三阴性乳腺癌的研究内涵,打破三阴性乳腺癌精准治疗瓶颈,寻找更多潜在治疗靶点。
基于前期重磅的临床试验,中心也积极推动转化性研究。肿瘤内科团队基于CBCSG006、GAP临床试验发现三阴性乳腺癌铂类药敏新型液体活检标志物,放疗团队则揭示了CAR-T治疗中严重不良反应——细胞因子释放综合征的具体形成机制。中心的研究成果真正实现了“临床-基础-临床”的全链条式研究,重要成果发表于《肿瘤细胞》《细胞研究》等权威期刊,并连续多次入选圣安东尼奥国际乳腺癌大会、欧洲肿瘤学大会年度研究进展,“复旦方案”已逐渐屹立于世界乳腺癌研究“潮头”,向世界展示“中国声音”。
展“中国力量”
推乳腺癌诊治“中国标准”
随着中心平台不断拔高,在后备人才梯队的建设上也结出硕果。中心首席专家邵志敏教授目前担任复旦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名誉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是亚洲首位、也是唯一入选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组委会的专家,并连续多年入选圣加仑国际乳腺癌大会专家团成员。
中心还拥有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放射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郭小毛)、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炅)、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胡夕春)、WHO乳腺肿瘤分类编委和中华医学会病理学会乳腺学组组长(杨文涛)、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乳腺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顾雅佳)、上海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主委(柳光宇)、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乳腺青年学组组长(余科达)、CSCO青年专家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王碧芸)、银蛇奖一等奖和上海市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获得者(江一舟)等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科带头人。
在多学科人才的不断努力下,中心已成为国际乳腺癌诊疗领域的重要团队之一,不断在国内、国际舞台发出“中国声音”、推出“中国标准”。中心自2006年起搭建并主办的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早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乳腺癌专业会议,诸多国内外乳腺癌诊治经验和标准在这里碰撞出新的“火花”。借助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委会平台,中心的多学科团队集合全国权威乳腺癌专家研究并修订了《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这也是我国首部“最全、最权威”的乳腺癌诊治指南,目前已更新至第八版。2012年以来,由邵志敏、沈镇宙教授主编,多学科诊疗团队参与编撰了《乳腺肿瘤学》《肿瘤医学》等10余部专著,其中《乳腺肿瘤学》已更新至第二版,成为中国乳腺癌工作者的必备工具书。杨文涛教授参与了第五版的《WHO乳腺肿瘤病理分类》,和国际癌症报告合作组织(ICCR)乳腺癌病理报告模板制定,成为乳腺病理工作的重要参考。
2021年,作为中国大陆首次受邀在国际乳腺癌研究最高讲坛——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进行教育课程授课、并成为首个担任会议组委会委员的中国大陆学者,邵志敏教授在世界舞台分享了中心关于三阴性乳腺癌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的演讲分享,引广泛关注。科室成果连续5次历史性的荣登这个国际性乳腺癌最顶级学术会议。同年,中心的三阴性乳腺癌“复旦分型”、代谢重编程研究入选圣安东尼奥乳腺癌大会年度基础与转化研究进展,FUTURE研究入选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年度重要研究,FUTURE-C-Plus研究入选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大会发言。20年间,中心研究成果多次得到国际同行高度认可,乳腺癌诊治“中国标准”逐渐迈入国际诊治标准制定的殿堂。
打通“最后一公里”
赋能全生命周期管理
随着诊治水平提高,乳腺癌成为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病”。然而,庞大的乳腺癌高危、新发人群和大量处于康复随访期的乳腺癌患者,仍面临诸多难题:让更多乳腺癌患者不因患病而影响生活质量,能在治疗后以良好姿态回归社会,成了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团队关注的重点。
除了开设专科门诊满足乳腺癌患者术后随访、配药、换药等多种需求,中心将“全程管理”理念与“互联网+”技术相融合,撬动乳腺癌慢病管理的过程改革。2015年,邵志敏教授团队便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设计了全国首个乳腺癌全程诊疗平台—“妍康e随访”,建立个体化随访档案,打造“线上+线下”“乳腺癌全程管理”。乳腺癌患者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找到专家,帮助解读随访检查报告,完成配药等程序,免去了来回奔波医院之苦。平台上线以来,已有逾9万注册量,超百万阅读量,数万名乳腺癌患者在平台受益。
与上海国际乳腺癌论坛同期举办的上海乳腺癌康复论坛已连续举办6届,论坛从乳腺癌患者生理、心理及康复问题入手,提升患者的康复效率,助力乳腺癌患者的身心健康及全面康复。针对乳腺癌术后出现继发性上肢淋巴水肿的情况,中心还开设淋巴水肿评估专门门诊,更大程度上解决了患者需求……
2003年,在沈镇宙教授的倡导下,上海市乳腺癌临床医学中心乳腺癌患者康复俱乐部“妍康沙龙”正式成立,沙龙采用“病友互助”与专业医生支持相结合的方式,促进患者身心康复。
探视组近二十年来,累计探访2万余名乳腺癌新病友,帮她们跨过“五年”这道“坎”;艺术之家积极应用网络平台手段,通过艺术学习和社交活动疗愈身心,帮助患者姐妹们的互相关爱中顺利回归社会,畅通乳腺癌患者康复的“最后一公里”。
编辑:唐闻佳
责任编辑:樊丽萍
图:受访方
- 疫苗|昆明836.37万人完成新冠疫苗全程接种
- 变化|最高在线27万,首周热销百万的《消光2》可能比你想得更火
- 武汉|中日友好医院回应:“重生”后的武汉两医生皮肤为什么黑?
- 当前的|重生将在《Apex英雄》中尝试更多内容 还没计划续作
- 玩家|《重生细胞》销量破300万,“读懂玩家”是做好口碑的最优解
- 攻城战|创下十年新纪录!《流放之路》新资料片玩家人数突破27万
- 病例|巴西累计确诊病例超2647万例 确诊5例奥密克戎BA.2亚变种
- 总人口|巴西累计确诊病例超2647万例 确诊5例奥密克戎BA.2亚变种
- 支架|20分钟让17岁少年“重生”!复旦儿科完成华东首例儿童经右心室肺动脉支架瓣膜植入术
- 老板善良的补偿7万5给滴咚个游技术总监,得到的不是感恩而是冷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