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穿越人生的倦怠?
作者:黎荔
文章图片
台湾的文艺片中 , 杨德昌的《一一》是值得一提的 。 有人认为这部影片过于冗长、琐碎 , 没有耐心将它看完 , 然而我却喜欢它进展中的每一分钟 , 从开头到结尾 。 影片中那一家人 , 他们生活在同一个屋檐底下 , 各自经历着自己情感的折磨和内心的困惑 , 却在隔阂中充满疲惫 , 活在彼此的孤独中 。 十年前看 , 对《一一》这个片名百思不得其解 , “一一” , 难道只因这部电影从一个婚礼开始 , 到一个葬礼结束吗?十年后再看 , 终于明白杨德昌是要告诉你:生活的本质就是重复 , 是周而复始 。 杨德昌说电影命名为《一一》 , 就是每一个的意思 。 每一个人 , 每一天 , 每一个家庭 , 每一份人生 , 生命跨越的每一个阶段……
片中的中年女人敏敏有个很木讷的丈夫 , 一个读书用功的女儿 , 一个很自闭的儿子 , 一个不成器的弟弟 , 一家人和老母亲一起生活 。 一切看上去并不坏 , 虽然敏敏每天得公司、家里两头跑 , 时常感觉自己要被耗空 。 有一天 , 年老的母亲中风了 , 陷入昏迷 , 敏敏必须每天都去跟她说话 , 说着说着她就崩溃了 , “怎么跟妈讲的东西都是一样的 , 我一连跟她讲了几天 , 我每天讲的一模一样 , 早上做什么 , 下午做什么 , 晚上做什么 , 几分钟就讲完了” 。 怎么只有这么少?敏敏觉得自己好像白活了 。 每天像个傻子一样 , 每天在干什么啊?她大哭起来 , 她觉得找不到人生的意义 , 活了这么久到底在活些什么?朋友劝说她去山上呆一段时间 , 为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 敏敏上山入宿寺庙了 。 假如换一个地方 , 生活会不会不一样呢?回来的时候 , 敏敏说 , 其实山上也没什么 。 后来 , 敏敏依然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 敏敏和丈夫简南俊没有太多交流 , 丈夫是个很有原则的生意人 , 讨厌生意场里的尔虞我诈 , 又不得不深陷其中 。 其实简南俊心里还住着一个人 , 他的初恋女友阿瑞 。 后来简南俊遇见了阿瑞 , 想起初恋的过往 , 心里从来就没有爱过另一个人 , 只有她 。 可是简南俊明明有机会 , 却最终拒绝了她 。 简南俊告诉下山归来的妻子:“你不在的时候 , 我有个机会去过了 , 一段年轻时候的日子 。 本来以为我再活一次的话 , 也许会有什么不一样 , 结果还是差不多 , 没什么不同 , 只是突然觉得再活一次的话 , 好像真的没那个必要 , 真的没那个必要” 。 过去了就是过去了 , 已经回不来了 。 多年之后 , 怎么还可能幻想复制当年的心情?一生已经过去大半了 , 就不要折腾着试图修改剧情了 。
文章图片
这是一对倦怠的中年夫妻 , 在他们身边的人 , 儿女 , 邻居 , 朋友 , 同事 , 好像也都差不多 , 人人都有自己的烦恼 。 学业的倦怠 , 职业的倦怠 , 婚姻的倦怠 , 生活的倦怠 , 无所不在 。 一家人里 , 似乎只有年仅8岁的小儿子洋洋没有烦恼 , 他平静地用照相机拍着各种人的背面 , 帮他们长出另一双眼睛 。 他发现人人只能知道一半的事情 , 因为人们只能看到前面 , 看不到后面 。 然而 , 片中洋洋简简单单的一句话 , 道出更深的悲凉 。 在婆婆的葬礼上 , 洋洋念了一段自己写的话送给外婆:“婆婆 , 我好想你 , 尤其是我看到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 , 就会想起你常跟我说:你老了 。 我很想跟他说:我觉得……我也老了 。 ”洋洋是一个瘦小寡言的小男生 , 充满着生命最本真、最新鲜的活力 。 可是 , 也许生活不断制造的困境 , 最终也会悲哀地消耗掉这股天然的生命力 。
这部影片勾画出一幅完整的台湾中产家庭生存状态的画卷 。 父亲的企业遭到挑战 , 遇见初恋情人;母亲依靠修行来医治病理性精神萎靡;姥姥在昏迷中倾听众人的述说;女儿邂逅初恋;儿子以为照相机可以让他见到事物的背面 。 从开篇到结束 , 影片贯穿了婚礼、婴儿满月和葬礼三个仪式 , 把人生中各个阶段的苦恼都淡淡地罗列了出来 。 年华一帧一帧地逝去 , 光影里的事物延伸出银幕 , 流到生活中 。 全片只是一百七十三分钟而已 , 可是在片尾淡淡的曲子和缓缓的字幕慢慢流淌的时候 , 你却好像整个一生 , 都在这三个小时里过完了 。 跟着电影走过了儿童的懵懂 , 青春期的疑惑 , 青年时期的茫然 , 中年的无奈 , 直至老年将死的安然 。 整个故事有一层淡淡的阴郁 。 杨德昌不无忧伤地告诉我们人们的困惑 , 生活的琐屑 。 面对银幕 , 我们好像都看到了自己 。 好像片中人物的迷茫 , 正是我们的迷茫;片中人物的倦怠 , 正是我们的倦怠 。 那些相似的人生悲欢 , 总是能从电影中走出来 。
文章图片
人非机械 , 血肉造物总有倦怠之时 。 人们都太自以为是 , 其实只看到了一半 。 每一个人看似光鲜的背后都是如人饮水的冷暖自知 。 想起很多年前 , 我在读书时代认识的一些朋友 , 那时校园中的他们 , 青涩、腼腆 , 朝气蓬勃 , 热爱钻研一切新鲜的事物 。 若干年后 , 有些人获得了世俗意义上的巨大成功 , 身居高位 , 身家千万 , 志得意满却流露出幻灭绝望的眼神 , 疲惫、沧桑 , 无力去承担随着财富到来的诱惑、欺骗和空虚 , 以及面对一直在继续的高处不胜寒的人生 。 他们也许需要某种意义上的精神支撑 , 支撑他们继续像打了鸡血一样经营自己的商业帝国或者艰险政途 , 支撑他们永远对金钱、权力等欲望保持着超于常人的强烈渴念 , 保持着过去那样的旺盛好奇心 。 可是 , 被众星捧月、名利环绕的他们 , 却已被人生的倦怠深深困住 。
生活的本质是重复 , 在漫长的一生 , 我们都难以避免经历倦怠期 。 当人生的倦怠到来之时 , 会觉得自己每天都在重复做一样的事情 , 荷尔蒙不再奔泻 , 肾上腺素不再提升 , 脑子里只有厌倦 , 只有无聊 , 只有没劲 , 只有那种被困住的无力感 。 如何去应对这种倦怠感呢?记得有一次看到报道 , 台湾歌手蔡依林出道21年了 , 在这么漫长的工作时期 , 她也同样经历过倦怠期 , 直到她把恐惧变成自己的动力 , 把每一次演出 , 都看作是最后一次跟粉丝见面 , 这种自我打气 , 让她的一直保持能量满格的工作状态 。 “每场演出都像最后一次” , 这真是哲学家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理念的实际践行 。 海德格尔对“向死而生”的解释是:死和亡是两种不同的存在概念 。 死 , 可以指一个过程 , 就好比人从一出生就在走向死的边缘 , 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 , 甚至每一分钟 , 都是走向死的过程 , 在这个意义上人的存在就是向死的过程 。 用这种“倒计时”法的死亡哲学去生活 , 一个人会战胜生命中的种种虚妄 , 以最长的触角伸向世界 , 伸向自己不曾发现的内部 , 开启所有平时麻木的感官 , 超越积年累月的倦怠 , 剥掉一层层世俗的老茧 , 成为一个精神觉醒的人 , 激发出内在“生”的欲望 , 激发出内在的生命活力 。 即使还是要面对各式各样来自生活的问题 , 还是要继续去经历一切琐碎 , 压抑 , 彷徨 , 无奈 , 和缺憾 , 但是心态已有所不同 。
【如何穿越人生的倦怠?】我怀疑杨德昌的《一一》也受到海德格尔“向死而生”理念的影响 , “一一”就是我们过的每一年、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 , 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呢?就为了这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每一年 。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 , 每一步都算数 , 即使一步又一步 , 看似单调又重复 。 在《一一》中 , 只有两个人没有说过一句话 。 一个是新生的孩子 , 那个还没有名字的小表弟 , 一个是陷入昏迷最终去世的外婆 , 他们一个是生 , 一个是死 , 分处人生旅程的两端 。 从生到死 , 从婚礼到葬礼 , 人的一生倏尔远逝 , 目睹这些 , 你的爱反而会更加坚定 , 因为一切转瞬就要辞你溘然长往 。
文章图片
- “丁克”家族过得好吗?他们是如何安排养老问题的?
- 女孩穿婚纱登上婚礼舞台,新郎哽咽:我的妈妈是我最爱的人
- “恶婆婆”为了儿子结婚,只要不要彩礼的女人
- 骄傲女性:不是完美男人,就配不上我
- 肉疙瘩|肠道里长“肉疙瘩”,或是癌变前兆!4类人群建议及时切除
- 发压岁钱的这些细节,要牢记
- 男人背叛了你,你还会原谅她吗?
- “自愿贫困”的老人,生下两名女儿,丈夫被压在矿井中
- 2022春节朋友圈温暖文案|来日经年心中常乐,历遍山河人间值得
- 婆媳矛盾:总有一个人会先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