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医学会|[江西日报]“消”疾“化”病

汪清林 朱怡芯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生活环境的改变及人口老龄化进程加速,消化系统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常见病。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作为江西首个国家重点专科,始终紧跟医学发展前沿,聚焦临床和科研能力提升和创新,为全省及周边地区消化疾病患者提供规范、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
中华医学会|[江西日报]“消”疾“化”病】● 诊疗上追求极致
六十多年来,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一代又一代“消化人”薪火相传、砥砺前行,推动学科建设迈上新台阶。该科是江西首个获批国家重点专科的科室,同时也是江西省消化疾病诊疗中心、江西省消化内镜中心、江西省消化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学科已进入我国医学消化专业领域的先进行列,在国际消化专业领域享有良好声誉。
为了给患者提供更精准的医疗服务,该科不断深耕肝病、胰腺、肠道、胆道、上消化道等5个亚专业,相关亚专业在省内都处于领先地位;开设了胰腺、胆道、肝病及肿瘤、消化道早癌、消化道出血和复杂性肠病、消化ICU等11个专科病区,病床近500张,是全国病床数量最多,亚专业最齐全的消化专科之一。
技术创新,永无止境。该科一直致力提升诊疗能力,特别是提高疑难危重症救治水平,对重症胰腺炎、胰胆疾病、肝硬化并发症门脉高压出血、炎症性肠病、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消化道早癌的诊治以及消化道肿瘤的放射介入治疗等优势明显。该科为江西省消化病疑难危重症诊疗中心,年门诊量逾31万人次,年出院患者逾1.8万人次,居全省之首。
● 科研上勇于创新
顶级学科除了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强大的科研作为支撑,其中关键就在于高层次人才的储备。据了解,该科现有医生80多名,其中博士生导师11名,2/3以上医生有博士学位,1/3医生有国外学习、培训、交流的经历,拥有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紧跟医学前沿的临床和科研能力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在学术地位上,该院吕农华教授是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常委、陈幼祥教授为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常委。
近年来,该科以临床需求为导向,以科研赋能发展,先后承担了国家“十二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973”前期项目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91项,省级项目100余项。获中华医学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获国家专利10余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266篇。
“无论是诊疗能力,还是规模水平,科室已经走在全国前列,但也要看清,和国际国内顶级专科比,科室的科研能力特别是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还有上升的空间,这是未来要重点突破的区域,只有科研水平提升了,才能提升学科综合竞争力。”该院消化内科主任陈幼祥说。
● 服务上专业用心
近些年,消化病的疾病谱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中,胃癌发病率在下降,肠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及胰腺炎、炎症性肠病的发病率在提高,针对疾病谱的变化,科室在设施设备、诊疗模式、服务流程等方面顺势而为,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诊疗服务。
在硬件上,该科拥有省内最大的消化内镜中心,拥有一流的人性化设计和服务流程,设有胃肠镜诊疗室、ERCP诊疗室、超声内镜室、共聚焦内镜室、小肠镜室、双镜联合手术室、动力检查室等,同时装配一批国际一流的设备。
在改善预后方面,科室在省内率先开展内镜下治疗,对患者创伤很小,可以说是“超级微创”,只清除相关病变,并不伤害器官组织;在食管癌等复杂疾病诊疗上,建立MDT(多学科会诊)专业团队,召集多学科专家会商,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真正让患者受益最大化。
在优化门诊流程上,该科为急诊患者开辟了5条24小时不间断的绿色通道。患者到了急诊科,一旦确定是消化系统急症,消化内科医生就会在第一时间进行诊治,无论是内镜下急诊止血、还是胰胆疾病,无论是小肠出血还是肝癌破裂出血或是消化道梗阻,每一种疾病都会有相关专业领域的医生治疗,全时段守卫人民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