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融媒体采访人员 秦苗
受访专家:刘超教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和肝移植中心学术带头人
文章插图
引 言:
肝脏,是人体的重要生命器官,它掌管身体多项功能。由于其富含血窦,解剖复杂,最初被外科医师认为是一个“勿碰我”的器官。时至今日,肝叶、段的切除术与原位全肝移植术、劈离式肝移植术、亲体供肝的活体肝移植术等各种肝脏手术已经日趋定型、成熟,肝脏外科的发展经历了极其艰辛的探索过程。广东地处我国沿海地区,肝胆疾病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特别是乙型肝炎相关的原发性肝癌。数量庞大的患者人数加上以西医优势为主的先天条件,为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外科学的发展提供了先发优势。
我是一名外科医生,手术是外科医生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在充分认识疾病的解剖和病理生理特征,在不增加患者的并发症、费用的前提下,如何把手术做到极致,是我一生的追求目标。——刘超
刘超,肝胆胰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胆胰外科和肝移植学科带头人。从业三十余年,由一名普通医生成长为岭南医学界的巨擘,其中有说不清的汗水与感人故事。三十多年在无影灯下争分夺秒,以手术刀为“武器”,与“死神”搏斗,在门诊、手术室、病房之间来回奔波,时刻将患者牵挂在心……
文章插图
1.做医生是一件很幸运的事区庆嘉,我国著名外科专家,长期从事肝胆外科疾病诊治的研究,卓有成效。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对非规则性肝切除有关的肝血管问题进行过比较深入的研究。当时广东医疗界广为流传一句话“大肝癌、复杂肝癌就找区庆嘉”,而他也被誉为“华南一把刀”。刘超也是在这样一位大家的带领下,开始涉足肝胆外科领域,也开始了自己一生的职业追求。
有机会跟着他学习和成长,我一直觉得很幸运。一个学科的发展如果没有沉淀,从零做起是很困难,但是我有幸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刘超
刘超坦言,区庆嘉教授在肝胆外科领域的坚守与开拓的精神对他影响深远。上世纪八十年代,区庆嘉教授首次提出“肝静脉在肝外科切除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论,创建了肝静脉外科,为非规则性肝切除治疗肝癌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以往,肝切除术中最容易发生大出血,特别是与肝静脉相关的出血难以控制。关于肝静脉,上世纪八十年代前有一个定律,叫‘戈德史密斯(Goldsmith)定律’,即认为正常的肝组织没有肝静脉是不能存活的。后来区庆嘉教授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有些人的部分肝段没有肝静脉,依然可以存活。对此,区庆嘉教授带领团队做了很多基础和临床研究,发现没有肝静脉的肝组织内部可以建立新的循环。这个发现扩大了肝切除的适应症,也挽救了很多原本认为不能接受肝切除治疗的合并肝硬化的肝癌患者。直到今天,该技术仍然影响着临床实践。比如在部分肝移植,特别是亲体肝移植时,当面临“一肝两用”、只有一条肝静脉时,是分给供肝者还是给受体,我们需要通过评估分给哪一边更有利,以确保两边都有充分的回流。
文章插图
2.做医生是一个需要不断专研的职业古代岳飞有个副将叫牛皋,他的优势是用三板斧即刻将敌人击败。对面的敌人有的用枪,有的用铁链,有的是锤,面对不同的武器,他要想赢,必须将板斧的技术练到极致。作为外科医生来说,也是同样的道理,治疗实体肿瘤,手术切除术占很重要的地位,所以用好这个武器,必须要把功夫练到极致。
——刘超
如何用好自己手上的手术刀,是外科医生需要一生专研的学问。“在手术中每一次的切割、缝合、结扎、止血都需要游刃有余、安全果断地进行。外科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一门哲学。外科医生可以在直视下观察有病变的器官,比其它科室更能直观了解和验证病情”。刘超之所以将肝门部胆管癌作为他在肝胆外科的发展方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有着丰富的肝移植经验,特别是亲体肝移植及劈离式肝移植技术,对肝的解剖和病理生理认识更深刻,能熟练掌握各种断肝技术、血管重建技术和复杂胆道重建技术。源于对自己技术的这份自信,别人不敢做的,他敢做;别人能做的,他可以做得更好。
作为一个外科医生,我相信我能用好,也必须用好手里这把手术刀,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创伤小、性价比最高的极致手术。
——刘超
2007年初,一名腹部严重外伤的女患者被救护车紧急送到孙逸仙纪念医院急诊科,回想那天的情形,刘超历历在目。“当时患者的伤情十分严重,随时会有生命危险。患者整个下腹呈现开放性损伤,直肠断裂、尿道断裂、阴道断裂、髂血管断裂,还有股骨骨折等多种致命外伤“。刘超告诉《医师报》采访人员,接到患者的第一时间,整个人血肉模糊,下半身全是血。“救命要紧”,刘超当时下意识地想到了器官移植的一个技术:先快速在中下腹找到腹主动脉并阻断其血流,让血不往远侧肢体继续流失。刘超指出,就像先把水闸的总开关上,把命先保住,然后再慢慢地解决其余的外科问题。理清基本思路后,刘超带领团队在短短30分钟内将她从“死神“手里夺了过来,随后完成各受损器官修复,该患者术后健康生存至今。
文章插图
这件事给刘超留下了深刻记忆。“做医生要善于从一团乱麻中找出最重要的问题,然后再依次解决。尤其是面对紧急状况,要用最快的速度抽丝剥茧,扭转危机,给出解决方案。这种解决临床问题的思维方式(决策),比单纯掌握某项技术更重要。”事实证明,这样处理对患者是正确的。决策靠技术去实现,但没有正确决策指引的技术是无用的。
3.做医生是一个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每个医生的职业生涯只有短短几十年,一个学科的发展如果从零做起很困难,作为医生,我参与了孙逸仙纪念医院肝胆胰外科从起步到发展的建设过程,见证了医学发展给患者生命带来改变,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
——刘 超
任何事物的发展,要想有质的飞跃,必须先有量的积累。踏入新世纪,随着广东省经济的飞速发展,各大医院都在发展、壮大自己的优势力量。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作为中国西医学和西医教育的发源地自然不甘落后。原北院区肝胆胰外科加起来仅60余张床位,远远满足不了专科发展的需求。2004年,南院区建设完成,肝胆胰外科从之前的60张床扩展至160余张,成为广东省规模最大的肝胆胰外科。
刘超认为,把“量”做上去了之后,接下来就要把控“质”这关。 2016年底,在院长宋尔卫院士的指导下,再次唤醒了被搁置已久的器官移植工作。
刘超团队花了2年多时间,认真做好器官捐献工作。2019年初,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顺利拿到了心脏、肝脏、肺脏和肾脏四大器官的移植资质。截止目前,已完成140多例肝移植,包括全肝移植、劈离式肝移植和亲体肝移植等多种术式,挽救了许多终末期肝病患者的生命!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无论什么类型的手术,做好、做强是毕生要追求的硬功夫。但不要忘记我们手术的目的是患者术后并发症少,长期效果好,不能只满足于“会做、能做”的技术层面。———刘超
文章插图
【 临床研究|刘超:用好手术刀,是一名外科医生的坚持和守望】随着现代医学的迅速发展,针对晚期肿瘤的新的治疗手段和技术不断涌现。如近几年肝动脉灌注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为部分晚期肝癌带来了治愈的希望。基于肿瘤生物学特性的外科治疗,”该出手时再出手“,也是追求把手术的效果做到极致。医学发展很快,五年一个半衰期,不学习就落后。医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特别是外科医生。刚刚掌握一项技术,马上又有新的技术出现,这是医学的必然规律。所以要关注最新研究成果,关注学科发展趋势,这样才不会落伍。作为一名“过来人”,刘超经常和青年医生讲,“一名成熟医生的成长离不开临床研究和临床工作双线并行。如果只做临床工作,没有临床研究来做支撑,这样的工作就是一项低水平的重复劳动”。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而这也是刘超从恩师区庆嘉教授身上学到的最宝贵经验。
- 优秀人才|培养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 奥密克戎|辉瑞启动新版疫苗临床试验,称为奥密克戎“量身定做”
- 后遗症|港中大研究:新冠长期后遗症与肠道微生态失衡有关
- 症状|【微特稿·健康与养生】研究:“新冠长期症状”风险或可预估
- 中医|【2021成绩单①】中医优才项目培养中医药发展主力军,开展19年启动五批培养1700余名中医临床优秀人才
- 胆结石|新研究:日饮几杯咖啡不仅不伤肠胃 反倒促进消化
- 技术|关于规范医疗机构中医医疗技术命名 加强中医医疗技术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
- 大蒜|针对中国人的研究:吸烟可增加胃癌死亡率,大蒜或起到预防作用
- 广东|广东医生牵头国内首发!《细胞自噬与肾脏疾病研究中国专家共识》发布
- 河南省|河南构建临床营养质控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