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入冬后小病号扎堆门急诊,各医院加开诊室增派大夫、延长工作时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采访人员 台雪超
2021年入冬以来,患儿呼吸道疾病高发,青岛多家医院儿科和急诊就诊量骤增,为应对患儿积压、等候时间过长等压力,青岛妇儿医院、市立医院、八医、三医等多家医院及时调整了就诊时间并增加大夫力量,很多医生和护士也主动延长工作时间,确保能及时为患儿及家长提供服务。
采访人员了解到,2021年,青岛妇儿医院门急诊量突破300万人次。特别是进入冬季高峰以后,仅总院区每天患儿门诊量就到3000余人次。青岛市市立医院东院目前每天门诊量五六百,是同期的三倍左右;本部每天门诊量与同期相比增加了四分之一。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目前日门诊量为600多,普通儿科门诊量350左右,发热门诊上儿科是260-300左右,门诊量数据与2019年同期差不多。
医院|入冬后小病号扎堆门急诊,各医院加开诊室增派大夫、延长工作时间
文章插图
“前段时间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孩子比较多,最近病毒感染比较多,小点的孩子是急性毛细支气管炎,往往喘憋比较明显,大一点的流感比较多,高烧不退。”青岛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孙大宏介绍,进入冬季以后儿童就诊人数增多,为了缩短患儿等候时间,近期,医院在白天儿科开设了四个门诊;夜班时,两个半门诊,从病房抽调了一名大夫至儿科门诊进行支援。同时,医院还根据门诊量,随时调配儿科大夫支援门诊,确保小患者能够及时得到救治。
医院|入冬后小病号扎堆门急诊,各医院加开诊室增派大夫、延长工作时间
文章插图
青岛妇儿医院重新开设了儿内夜门诊,17点至21点时间段开放3个诊室;急诊科区域21点至24点增加3个儿内大夫;启用一楼中心注射室,并将注射输液时间延长至21点,缓解急诊输液室空间严重不足问题的同时也分流了急诊夜间输液压力;继续推行“全院一张床”工作,提高病床的使用率,解决住院难的问题,也分流部分门诊患者。另外,各窗口科室重新梳理了排班,做到更科学、更严谨。急诊科大夜班医生由2名增至4名,发热门诊大夜班医生由2名增至3名,极大缓解患者夜间就诊排队等候时间长的问题。医院动态调派一部分儿科医护力量支援城阳院区,确保总院区与城阳院区形成联动、通力协作,保障各院区儿科医疗服务能力。
医院|入冬后小病号扎堆门急诊,各医院加开诊室增派大夫、延长工作时间
文章插图
青岛市市立医院则增加了夜班和出诊人员力量,工作人员减少休息天数;为了能够应对激增的门诊量,医护人员早到岗、晚下班,据介绍,很多大夫上午门诊看到下午1点,下午的门诊看到晚上六七点都是常态。为了能节约时间,多看诊几个病人,医务人员甚至不敢喝水,不上厕所,中午吃饭时间也是一拖再拖,工作状态非常辛苦。
医院|入冬后小病号扎堆门急诊,各医院加开诊室增派大夫、延长工作时间
文章插图
青岛市第八人民医院儿科启动紧急状态下应急预案,医护全体人员取消休假,周末加强人员储备,最大限度优化服务流程。二线听班要求8小时在岗,24小时畅通,遇有紧急情况15分钟到达指定地点;病房医生三天一个夜班,只下不休,采取5+2,白+黒工作模式;病房将早交班时间提前15分钟,夜班护士在交班前完成当日首瓶液体的配药工作,为输液困难的孩子赢取时间。据了解,经过扩容医疗服务,目前多家医院儿内科各诊区候诊患儿人数有效减少。青岛妇儿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应对就诊高峰中一些好的管理模式和应对方法,将形成长效机制,切实为患者为临床解决实际问题。
相关链接:
应对流感,从个人,家庭,学校三方面加强预防
个人:
1.加强个人卫生。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不随地吐痰、勤洗手、勤换衣、注意口腔卫生,生活用品如毛巾、餐具等应定期消毒。
2.增强自我防护。注意佩戴口罩,并尽量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有规律,睡眠应充足,饮食要均衡;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
4.加强锻炼。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多帮父母做家务,劳逸结合,提高身体免疫力。
家庭:
1.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需定时定期给幼儿接种疫苗。
2.改善室内环境。室内常通风,改善空气质量,并保持室内清洁,必要时可消毒。
3.如果儿童有发热、咳嗽或其他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就医时应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如若儿童发生传染病,应注意隔离,家长不要害怕耽误课程而隐瞒病情,遵从学校传染病管理制度;也不要带孩子去人多的地方以免感染他人。
学校:
1.加强疫情监测,坚持晨检制度和因病缺课登记追踪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加强对学校食品的安全防控和食堂工作人员健康排查。
3.教室、宿舍应每天保证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流通与清新,改善室内空气质量。
4.加强教室、宿舍、厕所、校园环境、食堂环境、餐具、玩具的开窗通风和消毒工作。
医院|入冬后小病号扎堆门急诊,各医院加开诊室增派大夫、延长工作时间】5.加强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与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引导养成良好的卫生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