硚口区|聚焦改革发展 批量引进全国名校医学硕士 挺进薄弱地带 精耕细作筑牢健康硚口网底

硚口区|聚焦改革发展 批量引进全国名校医学硕士 挺进薄弱地带 精耕细作筑牢健康硚口网底
文章插图
硚口区韩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
硚口区|聚焦改革发展 批量引进全国名校医学硕士 挺进薄弱地带 精耕细作筑牢健康硚口网底
文章插图

中心新院区就医区域宽敞明亮温馨。
“我们汉西的南泥湾一带终于有医院了,以后出门百米就能调好慢病了!”65岁的中民长青里北区居民罗晓霞在经过硚口区韩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时激动不已。迎着晨曦一抹暖阳,极目远眺宽阔平坦的南泥湾大道,一幢全新靓丽、厚重坚实的现代医学建筑拔地而起,银灰色钢结构的外形立起这座高标准建设的社区医院的躯干风骨。从解放大道到南泥湾大道,从1500平方米到5300平方米,如今已建成独栋高大内外全新的硚口最温暖社区医院。1月底,中心新院区将正式投入运行。
在硚口区卫生健康局党委的持续强力推进下,中心致广大而尽精微,用5年时间实现了门诊量成倍增长、就医环境历史性革新、中医特色日渐凸显、博导专家持续下沉、名校人才不断引进等质的飞跃。
硚口区|聚焦改革发展 批量引进全国名校医学硕士 挺进薄弱地带 精耕细作筑牢健康硚口网底】 ■ 发展是第一要求:
北迁2.2公里重心下移兜牢网底
重中之重有多“重”、优先发展如何“先”、全面推进怎么“进”、聚焦主业如何“聚”?4年前,在硚口区卫健局党委组建的开卷有益微信群里,大家通过思想破冰引发强烈共鸣。
中心北迁2.2公里,从繁华处迁往偏远地。曾经中心的所在地处于解放大道,出门百米有轻轨站、公交站,小区众多,学校集聚。而新院区所在地南泥湾大道地段相对较偏,周围1公里内难见地铁公交站,居民尚未形成在家门口社区医院就诊的习惯。但这里医疗资源缺乏,中民长青里、幸福里、华鼎丽都国际等小区围绕其间,入住达2万多人。中心全体职工自我加压、重心下沉,从轻轨下繁华地段迁往汉西。
62岁的简易社区居民王玉梅激动地说:“能把我们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修得这么高大漂亮,真得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新院区四面通透,光照好,舒心亮堂,处处体现着温暖的细节,现代化的设施智能先进,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中心承担着辖区内11个社区10万多名居民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工作,除指导居民在家使用智能血压监测设备实时上传血压数据外,家庭医生密切关注并及时干预签约患者的血压治疗,已形成了有序的就诊秩序,让数据多跑腿,老人少走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卫生健康部门“维护辖区健康、守护一方平安、服务人民群众、推进社区治理”的桥头堡,是卫生健康工作的根基所在。曾经的硚口区韩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蜗居在居民楼下,仅有1500平方米,科室接诊开展各项业务施展不开拳脚。
在硚口区卫生健康局4楼办公室的背景墙上,醒目地悬挂着一幅硚口区韩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院区建设推进表,挂图作战不进则退,推进表上每一步时间精确到年月日,推进到哪一步,红旗就插在哪,新院区建设项目,局党委主抓,全中心倒排工期驻点推进,质量为先,效率为重,红旗不断向前挺进,建设工地雏形凸显。短短一年时间建成这座高质量社区医院。
5年前,中心内外门口罗雀,居民得了小病宁愿多跑几公里到大医院就诊,也不愿意就近踏入中心就医。5年来,中心着眼业务发展,推进绩效改革,引进博导专家,打造特色专科,全年门诊量突破4.6万人次,较5年前增长3倍,家庭医生签约人数超过8000人,门诊量业绩排名全区前三。
在2021年10月8日中心新院区门口举办的全国高血压日义诊现场,同济医院心内科主任、博士生导师汪道文,心内科副教授赵春霞等专家迎着风坐,坚持在冷风中为居民义诊3小时。
在“专家帮基层”的基础上,中心率先启动“专家强基层”行动。“帮”和“强”一字之变,变单方帮扶为合作共赢,变输血式帮扶为造血式合作,变短期帮扶为长期合作。2020年9月29日,同济医院与硚口区卫健局携手开启“国家高血压慢病防控示范区建设项目”,中心成为试点单位。同济医院内科学系主任兼心内科主任、高血压研究所所长汪道文领衔的专家团队每周都下沉该中心坐诊传帮带。借助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高血压专病医联体建设契机,中心联合汪道文教授及其团队共同打造“同济医院心血管病专家工作室”,在中心开展长期、定期的坐诊、查房、培训等工作,目前接诊人数达一千多人次。
■ 人才是第一资源:
筑巢引来金凤凰,引进985高校人才
社区医护是筑牢居民健康的“压舱石”。“过去,我们是抽空往社区跑,现在我们的主阵地就在社区。”硚口区韩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孟雨薇说,家庭医生开展工作的前提,是要做到知百家事、走百家门、识百家人,可是以前根本没有太多时间走到居民身边。以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人数有限,家庭医生也是中心全科医生,不仅要忙中心接诊工作,还要下社区巡诊,执行公卫工作任务,分身乏术。
如何让家庭医生全身心地做好居民健康服务,是硚口区卫生健康局推进强基层的重要一环。“招人!减负!提质!增效!不再让家庭医生固定在中心坐诊值班,扩充配齐队伍。”
中心主任丁良柱介绍,5年来,中心面向全国医学高校引进了10名硕士、29名本科人才,还为每个家庭医生团队配备了一名责任心强的护士、一名公卫人员、一名中医医师,通过增加配齐队伍,更好地融入社区巡诊、慢病管理。选送中心医护参加全国省市各专业委员会会议,开拓视野。
硚口区卫健局基层卫生科负责人介绍:“我们正在联系各大医学名校,争取政策支持引进医学博士。”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的柏丁丁坦言,他和一批来中心工作的医学人才信心满怀,深深感受到中心爱才惜才的浓厚氛围,已渐渐适应基层医疗单位的工作节奏,在离百姓最近的地方找到了归属感和成就感。
近3年来,硚口区卫健局直属单位从武汉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厦门大学等985、211高校引进了36名硕士。
■ 创新是第一动力:
强管理创特色硚口首家中医院呼之欲出
如何在新的起点上,以更新的理念、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更有力的举措办好人民满意的最温暖社区医院,成为硚口区韩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命题。
中心邀请全国康复治疗委员会委员、原湖北省中医院康复科主任齐小田教授每周周一至周五坐诊,居民都能在中心推拿康复科上专家门诊,在家门口享受到专家教授的诊疗服务。
中心将中医药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与上级医院专家为核心的技术团队建造“师承”工作模式。中医科细致划分设置了推拿康复科、中医内科、针灸科、中药房等特设诊疗区域,将创建中医康复特色科室工作提上日程,高标准配置科室人员梯队,使科室人员分工明确,相互配合,协同发展,提升科室周转率,提升科室的综合实力。分各级专科,吸纳各专业人才,优化人才专业结构,选送中心医护参加全国省市各专业委员会会议,开拓视野。
将中医药与现代康复医学相结合,以“养生保健,药膳调理”为中心特色,借助发展机遇,打造硚口地区亚健康调理中心。根据三甲中医医院“治未病”科配置相应设备,设置健康状态辨识、专家咨询与健康调理专科。将膏、丸、散、丹、方、熏洗、针灸、艾灸,拔罐、刮痧、药膳、穴位贴敷等中医技术充分运用于临床,全面开展中医体质辨识、中医经络评估、健康功能检测及健康调养咨询等服务项目,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大气魄、大手笔、大动作,硚口区韩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起势。从传统坐堂行医到上门巡诊,从简单慢病服务到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从注重全科发展到精于特色专科,中心正沿着规模化、智能化、标准化、品牌化、集群化、多元化的路子,跑出“加速度”。
曾经的韩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被居民叫得出的科室寥寥无几,如今,中心在以全科医疗为主要形式的基本诊疗服务基础上,提高中心专科专病诊疗服务能力。逐步设置全科医疗科、中医科、康复医学科、口腔科、妇科基础上,选择性增设外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精神(心理)科、体检中心等专科科目,提供与辖区居民需求相适应的医疗服务。
中心全力打造区级中医医院,结合医联体建设推动中医优质资源向社区下沉。开设社区中医专病(专科)门诊,推动中医康复、中医内科等特色科室的做强做大,做实家庭医生中医药服务,在门诊、住院、公共卫生、康复、护理和居家服务中广泛运用中医药技术和方法。
强了基层,壮了队伍,兴了专科,惠了居民。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实干,硚口区韩家墩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丁良柱介绍,中心将面向全国持续引进医学博士、硕士,提升人才储备,用本领支撑精神,用能力砥砺作风,一步一个脚印行稳致远实现美好蓝图,以心系人民凝聚力量,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
文/余亚心 郁平 熊雯 余丹夏